机器来了,人去哪了 ——“机器换人”进程中的台州产业工人现状调查
在台州市博洋鞋业有限公司的针织车间内,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原先需要八名工人完成的工序,现在仅需一人操作先进的机器即可完成,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还显著降低了材料消耗。
昨日,田家香再次踏足人才市场,依然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位来自安徽全椒县的52岁工人,自2001年起在台州打工,先后服务于四家企业,从事一线技术工作。两个月前,他因无法适应企业“机器换人”后的岗位需求,从路桥金清某汽摩配公司辞职。他感慨地说:“现在的企业要么经营困难,要么不断引进新机器、新生产线,对我这样的年纪来说,掌握新技术变得日益困难。”田家香表示,如果继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可能会选择返回老家。
田家香的困境反映了当前许多产业工人的职业挑战:尽管人力资源需求依然旺盛,但劳动者却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根据市人力社保部门今年第三季度的《台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求职的劳动者数量达到了2.2884万人,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为4.7723万个,需求人数相比上一季度减少了13.1%。制造业虽然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之一,但其需求比重也在下降。
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赵继光指出:“当前,台州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机器换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势必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台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已有37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04个“机器换人”项目。这些企业的员工何去何从?
一种选择是提升自身技能,继续留在原企业工作。在博洋鞋业的车间里,一些员工正在熟练操作新机器。27岁的马媛媛已经在帮面针车车间工作一年,成为了一名熟练工。她表示:“只要我们的技能够高,年纪较轻并且愿意学习,一般都能适应新岗位的需求。”
公司负责人蔡建华也证实,在新上的生产线上,员工需要经过培训并具备高中学历方可上岗。目前,越来越多的生产车间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例如,王璐,一位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的25岁年轻人,已经在车间一线工作了四年,并担任包缝金工组组长。他表示:“车间一线非常锻炼人,能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随着“机器换人”步伐的加快,企业不仅到高校招聘新员工,还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技能培训。在台州,规模以上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员工技能培训中心,对不适应原有岗位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企业也采取了一些人性化的举措,如让不适应新岗位的员工跟随老员工学习,或安排到其他岗位工作,真正裁员的极少。
海正集团董事长白骅表示:“要让员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对当前企业用工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去向之二:重新择业,把握发展新机遇
在市人才市场熙熙攘攘的求职招聘会上,200多家企业设摊招聘,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尽管这样的招聘会每两周便有一次,参与者众多,但真正达成求职招聘意愿的却不多。
对此,赵继光指出,当前求职市场存在技术类别与等级上的不匹配问题。市人才市场数据显示,技术等级明确要求的岗位占比高达66.82%,且呈上升趋势,高技能人才需求远超过供应。例如,浙江博仁工贸有限公司的吸塑岗位,尽管提供高薪待遇,仍难以招到合适人选。与此设备操作工需求占比更是高达42.87%,较之前有所上升。
在这种“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不少职场人士看到了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金俞仙,一位在物流行业工作了数年的39岁湖北宜昌人,如今希望寻找一份月薪不低于8000元的工作,如部门经理等职位。与此许多职场人士选择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来增强自身竞争力,王玲德便是其中的一员。她表示,“机器换人”的步伐不断加快,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针对这种情况,市总工会、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等部门积极举办职业培训和比武活动,旨在帮助求职者提升技能。地方高校也紧密跟踪市场需求,设置与台州主导产业和工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去向之三:返乡创业,家乡天地宽
随着“控总量、优结构、提素质”决策部署的实施推进,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现象正逐渐增多。据市人力社保部门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比重有所下降。
通过采访多位返乡人员发现,外来工返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外来工在老家有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待遇;二是随着台州“机器换人”和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工选择回乡。
贵州毕节小伙吕健便是一个例子。他在台州做普工时因难以适应企业改进工艺和新生产线而选择回老家打工。而在台州打工多年的汪宗才则选择回到老家安徽创业,从事运输业务,年收入可观。汪宗才表示,虽然台州收入相对较高,但生活成本也较高,而且在家乡生活更方便,家人能相互照顾。
像张广斌这样的成功创业故事为许多外来工尤其是“新生代”外来工提供了成功的示范。他们回到家乡创业,不仅自己成功,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种现象促使更多外来工加快回乡发展的步伐。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机器来了,人去哪了 ——“机器换人”进程中的
- 2021中国化工数字化转型国际峰会将于上海召开
- 美的机器人B2C到B2B之路
- 泰富重装:跃上智能制造新标高
- 没有编程基础也能玩?乐森星际特工(教育版)
- 八项正在改变世界的科技,有三项上个世纪就被
-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江苏北人 硬科技代表研发能力
- 共享经济进入下半场 下一个风口:新零售和人工
- 美女机器人开关,美女机器人开关键
- 中国美女机器人售价多少,智能伴侣机器人
- 最漂亮的女性机器人,最美女机器人
- 6轴工业机器人程序能否拷贝使用?安全性与否如
- 代表未来生活的十大产品
- 拥有长沙智造“血统”,京东配送机器人在长首
- 只能把YouTube当主场的波士顿动力,究竟为何被隔
- 立足制造业当家,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