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冷对“机器换人” 背后究竟是为何?
在TCL多媒体制造中心的彩电生产车间里,映入眼帘的是全自动生产线上的忙碌景象。机械臂灵活地转动,自动导引运输车准确地运送材料,全自动锁螺丝机、全自动模组翻转机和全自动包装机无缝对接,电视机在此自动化完成装配、测试、包装,直至合格下线。这里的节奏快速而有序,人工的干预微乎其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惠州正迎来一场由大中型制造企业引领的技术革新潮流。自动化机器设备正在逐渐替代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惠州近年来积极推行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了181.9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47.5%,在全省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积极。惠州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但传统制造业如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对“机器换人”持观望态度。与周边城市“机器换人”的热潮相比,惠州企业在技术改革方面的热情整体偏低。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企业如不进行技术改革,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何解决现存问题,让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机器换人”行动加快,进而增强创新实力,是惠州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中,一些龙头企业如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和侨兴集团等正在大手笔进行技术改造。他们投入巨资,引进全自动生产线,试图打造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的智能化工厂。侨兴电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鲁彬透露,公司投入上亿元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引进先进的SMT高速生产线,大幅减少了人工需求,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尽管大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隐忧。据调查显示,今年有意进行技术改革的规模以上企业仅逾一成。如何激发更多企业的技术改革热情,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仍是惠州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惠州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惠州能够抢占行业制高点,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惠州这座工业城市,工业技改投资在2014年完成了160.8亿元,总量位居珠三角第三和全省第四,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54.5%,但增幅相对珠三角和全省并不领先。虽然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增长,但仔细观察却发现,中小企业的技改积极性并不如大型企业那样高涨。
面对工业4.0和“机器换人”的热潮,许多中小企业表现得相对冷静。官方数据显示,惠州全市主营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中,仅有少部分表现出技术改革的意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企业,如东莞的企业对机器换人的热情高涨,正在大力实施相关技术改革。
尽管惠州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技术改造,但推动技术改造投资对企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惠州企业的技术改造主要集中在单机智能设备的应用,尚未形成全面集成的大生产系统。未来,惠州企业的技改目标应该是整合单机智能设备,形成互联、集成和大数据管理的全自动化生产系统。
在惠州,某些传统行业如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改造意愿并不强烈。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生产方式,对“机器换人”持谨慎态度。资金有限和对智能装备的实际需求较低是主要原因。以惠东鞋业为例,尽管近年来有所进步,但家庭作坊式生产依然普遍,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与此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传统行业已经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在东莞大朗镇,毛织业以其独特的魅力蓬勃发展。从最初的数控织机数量不足六百台,到如今大约五万台机器的繁荣景象,这里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变革。大朗已经成为全国数控织机的最大集散地,全球使用数控织机的最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上百家中外数控织机品牌企业纷纷设立销售机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数控织机专业街”。不少企业还推出了租赁业务,为资金不足的小毛织厂带来技术革新的机会。
而在东莞的另一个重要鞋业城镇厚街,同样也在积极进行“机器换人”的革新。鞋机制造厂的快速发展使得鞋机的产销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制鞋自动化设备正加速推广。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技术革新的力量正在推动着大朗和厚街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尽管大型企业在技术改革方面展现出明显的趋势,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却面临诸多困难。广东鞋业厂商会秘书长杨霞指出,惠东鞋业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和创新的竞争。“机器换人”的高投入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设备的昂贵价格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单一台机器手的价格就高达数十万元,一整套配套设备的引进费用更是惊人。尽管“机器换人”能够减少人工成本,但许多中小企业却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技术的诱惑,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压力。不仅如此,“机器换人”还可能带来订单不足、产能闲置以及配套研发能力跟不上等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机器换人虽然好,但我们用不起。”对此现象专家表示担忧并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薄弱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对此应提供更多专项资金补贴扶持并搭建多方联合的担保融资平台为企业技改融资开辟绿色通道以推动中小企业向高端化发展迎接技术革新的挑战让中小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中小企业冷对“机器换人” 背后究竟是为何?
- 什么机器人才是好机器人?这个项目要为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授课总结,有哪些经验教
- 抢占西迁潮下的川渝“芯”红利!必来第七届全
- 2014中国中部(合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 找准振兴突破口 沈阳机器人开启发展新引擎
- 历经61年,人工智能终于可以奔跑了!这次机遇中
- 九号机器人、优地科技、普渡科技,各有增长法
- 未来已来,中日携手打造“未来工业蓝图”
- 进口漩涡式鼓风机【进口品牌哪个好】
-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 从技术角度 浅谈工业机器人当前的优劣势
- 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元宇宙在医疗场景中应如何
- 马云:AI应翻译为“机器智能” 而不是“人工智
- AI需求层次论人工智能应该怎么用?
- 阿里国际站徐荧:AI助力外贸提效,但产品打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