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再放大招!一口气发布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

社会热点 2024-12-30 19:10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在科技领域的热门赛道上,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人工智能与机械技术的融合,让人形机器人成为有望超越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颠覆性产品。它们不仅在制造业大放异彩,更在教育、医疗护理和个人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在不久前,智元机器人于8月18日上午举办了盛大的新品发布会,揭开了其最新人形机器人的神秘面纱。智元的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彭志辉,亲自主持并推出了两大系列共五款全新商用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在发布会上,“稚晖君”不仅展示了智元机器人在动力、感知、通信和控制方面的自主研发成果,还公开了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图以及AIDEA具身智能数据系统。他还分享了他在华为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在哔哩哔哩上作为科技up主的身份,这一身份让他在超过250万的粉丝中积累了广泛的影响力。

此次发布会上,智元机器人带来了五款全新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它们采用了独特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展现了轮式与足式两种形态。这些机器人被设计用于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多种应用场景。其中,交互服务机器人远征A2、性智造机器人远征A2-W、重载特种机器人远征A2-Max、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和专业数采机器人灵犀X1-W等五款产品备受瞩目。

智元机器人的合伙人兼营销服副总裁姜青松透露,双足人形机器人即将在今年10月份启动量产,预计每月生产量将达到惊人的百台规模。今年整体出货预计将达到约三百台,其中人形机器人占据三分之二份额。姜青松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最终肯定会超越这个数量。”

发布会的高潮出现在尾声环节,当远征A2-W携带着一个“神秘箱子”缓缓走上台前时,全场氛围瞬间沸腾。这个神秘箱子中藏着的,正是智元机器人的首个模块化机器人——灵犀X1。这款身高133厘米、体重仅66斤的机器人小巧玲珑,让人眼前一亮。智元机器人的这一创新尝试,无疑预示着他们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更大突破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灵犀X1由智元旗下新成立的实验室——智元X-Lab,又名“稚晖君实验室”精心打造。这个实验室以其创新和热爱为核心,致力于开展前沿技术创新类研究。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生态共建,灵犀X1的定价为零元,并且将大部分设计资料和代码开源。这意味着包括本体的设计图纸、软件框架、中间件源码以及基础的运控算法等都将公开,共同开启“人形机器人人人造”的新时代。

回顾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企业与跨界龙头企业纷纷涉足其中。当前,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布局者多为科技公司,同时也有多家跨界公司参与其中。在2022年8月,小米发布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而在2023年,腾讯的Robotics X实验室发布了灵巧操作的研究成果,并推出了自研机器人灵巧手TRX-Hand和机械臂TRX-Arm。同样在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推出的远征A1展示了百亿级别开源大模型的优化能力,具备理解指令、任务编排及执行闭环的功能。

与此其他企业也在积极研究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机会。均普智能基于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正在规划和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而字节跳动则计划将AI大模型能力应用于机器人,虽然目前尚未确定具体形态与数量目标,但其意图明显,即利用技术优势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随着这些科技巨头和跨界企业的参与,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准直驱方案在关节应用中的潜力展望

特斯拉目前采用的是传统的刚性驱动器结构,其精度无可挑剔,但在功率密度方面尚未达到生物肌肉的水平,抗冲击性也显得不够出色,使得其在复杂地理环境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刚性驱动器,弹性驱动器及准直驱方案正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准直驱方案已在四足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刚性驱动器相比,准直驱方案采用直驱电机低减速比的行星减速器磁编码器,无需使用昂贵的力传感器。这一方案通过电流环直接实现力控,大大简化了控制算法,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准直驱方案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力控精度要求高、响应快、抗冲击的场合中发挥出色表现。

国外UCLA的机器人Artemis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自主研发了四个准直驱模组,专门用于髋关节。这一创新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准直驱方案在关节应用中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准直驱方案有望成为部分关节的首选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复杂环境中。这不仅将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正经历一场由细分领域向通用型的突破。

参照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从L1到L3的迭代过程经历了超过5年的时间,而完全自动驾驶的L5阶段仍然需要时间来实现。同样,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它们将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实现商业化,如工厂生产、安防巡检、物流配送、服务业引导、救援和军事等领域。这些机器人初期的功能将相对单一,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将逐渐转变为通用型机器人。

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人形机器人由Tob(面向企业的业务)转向Toc(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进入家政等市场。更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也值得期待。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步伐的加快,预示着行业将迎来一波爆发性的增长。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的预测,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而到了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这段报告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也揭示了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逐步演进的特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