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拼机器人产业 我们才刚上路
在缺乏核心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背景下,寻求产业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艰难。创新的愿望总能找到突破口,那就是充满潜力的“机器人”产业。
一位长期致力于机器人研究的专家表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热情空前高涨,这从遍地开花的机器人产业园便可见一斑。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智能制造业如何避免低水平竞争,如何实现低谷崛起?
关于机器人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一位知名专家洪劲(化名)表达了担忧。他坦言,机器人产业存在高门槛,是全球少数几家巨头争霸的领域。全球知名的机器人企业数量有限,这充分说明了进入这一行业的难度。
洪劲指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单一区域追求全产业链发展并不科学,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全球顶尖的机器人企业也无法实现全套产业链的集成。国内众多机器人产业园声称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并不现实。
洪劲还指出,机器人的产业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其发展与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紧密相连,特定产业分布的城市可能更适合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内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机器人产业中的泡沫可能会使许多智能制造企业在短期内被淘汰。
尽管如此,洪劲仍对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机器人在医疗、健康、养老、安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一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业内专家王力则通过长期调研为这一产业的发展设定了“时限”。他认为,如果机器人产业在5至10年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赶超。这表明了行业内的危机感和对未来发展的迫切期待。
机器人产业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合理布局的问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希望。只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坚定研发和创新方向,相信机器人产业一定能迎来辉煌的明天。他解释说,任何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都存在一个关键的“窗口期”,能否在这个时期内缩短与产业前沿的距离,关键在于能否在这期间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王力在业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约20%-25%的企业正在寻找科研合作机会,这些企业对于投资科研项目的敏感度极高,但却不一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这些企业在面对如先进制造、工业4.0等新兴概念时,虽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深度理解和成熟的战略规划。
王力指出,企业在投资时往往愿意投入数千万甚至数亿资金,但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许多企业在追求迅速投产、早日收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科研的重要性,对于机器人制造这样的高科技领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例如,当被告知投产机器人需要配备50至100名研发人员、开发周期至少2至3年时,一些企业家会对此感到惊讶并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洪劲除了科研工作外,还深入参与产业调研。就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他走访了采用“机器换人”策略的江浙地区的多家制造企业。他回忆说,其中一家企业计划投入超过六亿元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但对于应该发展哪种机器人却并不清晰,甚至提出了要打造“全套产业链”的设想。洪劲认为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些企业在进入机器人产业时的盲目性和缺乏明确的定位。他们不清楚自己是应该专注于生产机器人还是使用机器人,有时候甚至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对于前者,门槛较高;而对于后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门槛会逐渐降低。
针对当前机器人产业的过热现象,洪劲表示不能简单泼冷水了事。他强调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浪费和泡沫,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这需要系统地开发产业链,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洪劲在长期的研究和政策设计过程中提出了几项重要建议:形成集成办公、统一指挥的机制;科学制定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必须得到贯彻和执行;引导产业发展与科研紧密结合等。他认为机器人产业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部门的系统引导和扶植。
洪劲强调机器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门槛:技术和积累。他指出,虽然工业4.0和制造2025等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一些企业不应该仅仅追求热点概念而忽视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长远的积累。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套用老路进行开发招商、盲目投资等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人财浪费。他对未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区域保持乐观态度但也提醒要注意人才集聚的重要性。他认为科研人员面临的心理低谷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力负责国内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坦承实验室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实践应用成果这也是整个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关于科研分配的当前状况,王力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在科研成果从孵化到分配的过程中,科研人员所获得的分配水平在整个生产链中处于最低位。这一现象在实验室的运营中显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科研人员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来维持运转。
王力指出,即便使用应用研究成果的收益再次投入基础研究,经费仍然入不敷出。他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发现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知识重视不足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们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现有的保障制度对科研人员并不完善,实验室在市场成果转化方面基本需要自负盈亏。
王力警告说,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阻碍科技成果的孵化,还可能使传统制造业重蹈覆辙,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目前,一些企业依靠购买国外专利和核心技术进行组装生产,所参与的竞争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而非“技术领先”的竞争,这导致他们主要参与的是低端市场的竞争。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只学会“抄袭”,忽视了基础投入的根本性重要性。
为了理解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王力提出了两个现象进行分析:一是国内的“3D打印热”,二是“机器人热”。他指出,虽然国内在这两个领域的投资巨大,但我们需要重视基础投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此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投资是否真的能够带来预期的回报,是否在合理的发展节奏上进行资源配置,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相比之下,国外在发展这一产业时总是保持一种“不温不火”的态度,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避免了过多的不科学的浪费。
展望未来,王力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医疗机器人世界的图景:机器人能够理解医生的需求,医生也能明确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他也坦言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即便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避免盲目的投资和资源浪费,以引领技术潮流的发展变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力拼机器人产业 我们才刚上路
- DIC EXPO国际显示展特约专题
-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被盯上 多股获400家以上
- 新基建、新消费、新动能 中国移动举办5G生态合
- 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展会综合技术报告
- 南京创新周麒麟行:他们为铁路配备“体检”机
- 从巴黎航展看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 松下在美国建设智能城市 配有高科技公路及无人
- 珞石机器人推出全新光伏排版专用机器人
- 3月中国餐饮业生存现状报告出炉 疫情下送餐机器
- 第二届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
-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 全球首款自适应并联机器人面世
- 建设省内首个机器人发展示范区
- 东莞机器换人项目已达881个 大量产业工人面临失
- 施普林格推出新刊聚焦机器人产业浪潮,华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