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厦门“采样机器人”昼夜奋战6天 平均每小时采样200人份

新闻热点 2024-12-16 09:48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台海网讯】(海峡导报 李方芳 林少蓉报道,通讯员 钟婷婷 陈芳 潘妍 洪于蕙 陈鹭供图文)9月24日,一个令人敬佩的年轻身影在抗疫一线闪耀。年仅25岁的陈坤琳,是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心血管病区的一名护士。五次请战抗疫一线,是她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即便在核酸采样现场昏厥后,她也未曾退缩,再次申请出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年轻医务者的责任与担当。

晨光熹微,陈坤琳已在同安区新民镇湖柑村投入到紧张的核酸采样工作中。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在9月22日上午出现了双手颤抖、全身乏力的症状。但她没有放弃,简单休整后,她依然坚持承担起防护物资搬运的任务。她的坚韧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

当晚,医院微信群再次发出征集令,需要15名医护人员前往乌涂社区进行核酸采样。消息一出,陈坤琳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回应:“我能去!”这种勇敢和决心让人感动。

自支援新民镇以来,陈坤琳的睡眠时间早已被压缩到每天不足4小时。早在今年7月30日厦门疫情发生之时,她不顾个人疲劳,连夜请战返厦。9月13日,当厦门再次面临疫情挑战时,她连续三天请战赴学校、街道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即使医院通知连续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休息,她仍然坚守初心,再次请战出征。

陈坤琳的事迹让人动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年轻医务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勇敢和毅力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抗疫一线,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在核酸采样现场,陈坤琳以其出色的采样技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小明星”。她那“准、快、轻”的采样手法,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现场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惊叹:“陈坤琳真是太厉害了,核酸采样的速度简直快得惊人!”

陈坤琳展现出的不仅是速度,更有她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平均每小时采样200人份,这样的高效率令人钦佩。每当10混1的试剂管刚被放上架子,不一会儿便被她迅速填满,信息录入的志愿者们甚至被她“折腾”得有些“手忙脚乱”。

据陈坤琳的同事透露,她的熟练技艺并非一日之功。今年6月和7月,她连续两个月承担了医院核酸采样点的检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面对家人有时的不解,陈坤琳坚定地说:“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守好自己的小圈子,那么谁来支援一线呢?”她深知抗疫之路充满压力与挑战,但她依然选择坚守岗位,直至抗疫胜利。她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楷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陈坤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在鹭岛,天使的大爱展现无疑。当疫情来袭,一群特殊的战士挺身而出——他们是来自台湾和澳门的规培医生,正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市中医院接受专业培训。经过严格考核,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功取得了参与抗疫的资格,紧急奔赴采样一线。这群年轻的战士,大多数都是“95后”,他们用青春的力量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在这群勇者中,厦门市中医院的规培医师张阳扬引人注目。这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胞,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抗疫。他深入抗疫一线,见证了隔离社区的秩序井然,看到了居民们的信心与坚持。“居民们一直在为我们加油,即使等待也从未表达不满。”张阳扬感慨道,“城市并未停滞,每个人都在为家园付出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相信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生活!”

同样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规培医师柯炜杰,也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他的担当。他和许多医务人员连续数日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他表示:“面对疫情,只有精诚合作,我们才能打赢这场防疫战。而团结就是打倒疫情的最强力量。”

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医生们,用他们的勇气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抗疫故事。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医者的担当和奉献,更展现了天使的大爱无疆。在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每次印记消退之时,便是与家人温馨视频之际

9月22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一科的护士姚燕萍,随着医院的队伍前往同安进行采样工作支援。她的丈夫陈首炜是巡支队的民警,9月8日起,陈首炜因一项为期24天的全封闭专项任务进驻监管支队。疫情突如其来的消息尚未等任务结束就已传播开来。

面对家庭的挑战和工作的艰巨,姚燕萍毅然挺身而出,积极参与了多轮的核酸采样工作。因为二人工作的特殊性,这半个月以来,他们只能通过视频的方式相见。这种特殊的“会面”方式成为了他们情感的纽带,也是他们对彼此关心的无声表达。

“95后”情侣李宏鑫与侯霜,厦门眼科中心的年轻护士,他们在疫情的阴霾下,展现出了别样的爱情模样。在厦门上轮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投身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当新一轮疫情来袭,厦门眼科中心紧急抽调医护人员支援全市核酸检测时,这对情侣再次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支援核酸采样。李宏鑫被派往思明区一线支援,而侯霜则作为储备人员随时待命。他们的爱情,在这场疫情中显得尤为坚定和执着。

面对疫情,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我们不上,谁来上?”这是他们的坚定信念。9月19日,刚下夜班的侯霜顾不上休息,便匆匆出发前往社区支援核酸采样,这是她的首次出征。临行前,李宏鑫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再三叮嘱她做好防护、注意防暑、多喝水,坚持不住时一定要及时告知。

在采样一线,他们看到了整个城市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壮丽景象,这让他们深受感动。李宏鑫和侯霜表示:“厦门真的很有爱,大家都在一起努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我们的付出很值得。”

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场疫情中得到了最美的诠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95后”年轻人的担当和力量。他们是爱情的守护者,也是人民的守护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爱情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巧遇女儿——采样护士的深情瞬间

疫情如骤雨,医院紧急召集医护人员支援核酸采样。护士吴姗姗毫不犹豫地报名,来到了康乐小学——那个女儿正在上学的地方。昔日的校园操场,如今空无一物,只有隔离栏杆与等待检测的居民。想到正在家中上网课的女儿,吴姗姗不禁思绪万千。

突然间,一双熟悉的眼睛出现在视线里,是她那内向害羞的女儿。当女儿看到自己,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妈妈,你辛苦了。”这是女儿第一次如此深情地表达关心。吴姗姗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泪水瞬间湿润了眼眶。但她迅速调整情绪,迅速完成女儿的采样工作,轻声嘱咐几句后,便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说:“暂时顾不上小家,是为了我们大家。”面对这场疫情,采样工作的艰辛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只要能战胜疫情,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母爱的坚韧与奉献,正是抗击疫情中最温暖的力量。“爸爸,你是不是又要出发去对抗那些病毒怪兽了?”小女孩一脸好奇又带着些许担忧地询问着正在低头整理行李的爸爸。这个温馨的场景发生在9月22日晚,复旦中山厦门医院ICU护士涂升文的家中。

刚刚下夜班的涂升文,接到紧急驰援杏林医院的任务。他的妻子,同为医务工作者,正在同安一线支援核酸采样工作。两个女儿见到涂升文收拾行李,纷纷围绕过来,好奇又担心地询问着:“爸爸是不是要去打怪兽打病毒了?”、“是不是不能天天见面,只能手机视频了?”涂升文温柔地抱着女儿,安抚道:“等爸爸打败病毒这个大怪兽回来,就可以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了!”在简单告别后,涂升文匆匆出发。

那一天,还有一位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危急重症科的医生林小明也踏上了支援之路。他的两个孩子格外懂事,不哭不闹地为爸爸“加油”。林小明的妻子,同为社区医务工作者,也奋战在抗疫一线。当得知林小明即将驰援时,她虽有担心,但依然全力支持。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也是一次充满爱与勇气的出征。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还是后方默默支持的家人,都在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守护这个美好的世界,为了迎接那一天的胜利归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