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制药迎来里程碑,这家外企为何在上海建立药物研发中心?

社会热点 2024-12-14 10:57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最近,英矽智能公司研发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项目ism055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项目在澳大利亚完成了第一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给药,成为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驱动发现的新靶点、新分子结构候选新药。这家以上海为药物研发中心的外企,已向中国国家药监局递交预申请,有望在我国启动临床试验。

这一进展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人工智能制药领域的重大里程碑,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刻革命。

从发现药物新靶点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英矽智能上海研发中心发挥了关键作用。该中心不仅汇聚了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拥有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研发实力。英矽智能的创始人、加拿大科学家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表示:“我们虽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工智能设计新药,但首选在上海进行研发实验,因为这里是生物医药创新的热土。”上海的研发环境为该公司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动新药研发的进步。人工智能重塑新药研发流程: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的创业之路与全球趋势

扎沃洛科夫博士的创业之路始于2013年,那时的深度学习技术,如“生成式对抗网络”,已经在图像、语音、文本识别等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准确性。这些技术的出色表现激发了扎沃洛科夫博士的创业灵感,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之应用于更具创新性的领域——新药研发。

他的创业想法得到了全球行业趋势的支持。如今,人工智能制药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科技领域。数据显示,全球已有约240家人工智能制药企业,这些企业在去年吸引了19亿美元的投资。这一领域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10月,全球六大跨国药企与亚马逊、以色列生物科技基金共同建立了aion实验室,共同探索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新药。这进一步证明了扎沃洛科夫博士的远见和勇气。他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巨大潜力,并决定将其付诸实践。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制药领域的发展,也为全球新药研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药物设计、合成到临床试验,人工智能都在提供关键的支持和帮助。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的创业之路正是这一变革的生动体现。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无限可能。在不久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制药公司,由引领“阿尔法围棋”和“阿尔法折叠”系统研发团队的戴密斯·哈萨比斯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位业界领袖将AI技术的精髓注入了新药研发的全过程,而这正是英矽智能的最大特色。该公司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端到端”人工智能制药系统,旨在将人工智能的力量渗透到药物研发的每一个环节。

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靶点发现平台pandaomics。它像一台强大的探测器,通过对组学数据和文本数据池的深度分析,挖掘病人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基因差异。结合信号通路、科学文献以及行业内的意见领袖等多方面的信息,pandaomics能够发现靶点与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确定某种适应证的新靶点。这一平台的突破性发现,为新药研发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接下来,chemistry42平台发挥它的专长。这个平台运用包括“生成式对抗网络”在内的深度学习算法,针对新靶点设计并合成了一批小分子化合物。英矽智能的研发团队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实验测试,并将结果反馈给chemistry42。经过多轮的“设计—合成—测试—优化”,这个平台能够产出更加优秀的化合物。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更提高了新药的研发质量。

英矽智能的“端到端”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

张江药谷,这个汇聚全球医药研发精英的宝地,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英矽智能的研发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它的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无限潜力。

英矽智能的研发团队,由超过70名精英组成,其中博士占比高达60%以上。在公司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的带领下,他们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发现的新药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已经在癌症、纤维化、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建立了30多条临床前在研管线,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中的强大能力。

张江药谷之所以成为英矽智能选择的落户之地,正是因为这里拥有众多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顶尖的人才以及充满活力的社群。这里的科学家们专注于以最高质量快速交付实验结果,为医药研发提供了最佳的环境。英矽智能已经与华东医药、西湖制药、劲方医药等多家国内知名药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中的无限可能。

英矽智能的pharma.ai平台不仅提升了药物研发的效率,更在改变整个行业的未来。张江药谷则是这个变革的中心,吸引着全球的人才和企业前来,共同开创医药研发的新纪元。扎沃洛科夫博士与任峰博士在谈及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的成立时,流露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联盟是在今年10月由陈凯先、蒋华良、饶子和三位中科院院士的倡议下成立的,集结了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美迪西、英矽智能以及上海翰森在内的众多单位。该联盟旨在以项目为导向,将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紧密联合,共同攻克难关。这一创新平台不仅彰显了上海对全球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人才的吸引力,也为英矽智能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何塑造未来的“智药”研发新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已经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到2025年,张江药谷的“ai智药生态”预计将集聚300家活力四溢的机构,构建30个创新联合体,并设立30个赋能平台。在这一愿景的指引下,人工智能有望每年推动30条全新一类药管的诞生,为医药领域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莱维特先生指出,当前药物发现的效率逐渐下滑,必须寻求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他赞赏像英矽智能这样的公司,从寻找靶点开始,让人工智能贯穿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人工智能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汇集海量信息,并以巧妙且平衡的方式处理这些信息。这种研发思路,无疑为医药领域指明了新的方向。

靶点发现的高失败率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挑战。扎沃洛科夫在ism055项目中,巧妙地运用了“端到端”人工智能,成功发现了新的靶点,并在多个临床前模型中验证了候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智药”研发的行列,共同推动医药领域的进步。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迎接人工智能与医药领域的辉煌未来。人工智能正在引领生物医药领域的革新,不仅大幅降低了靶点发现的失败率,更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效率,为医药行业节省了大量研发投入。以ism055项目为例,英矽智能仅耗时18个月就完成了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药物的确定,研发投入仅达260万美元。相较之下,传统的药物研发流程往往需要超过4年的时间,并需投入上亿美元,同时伴随着高失败率的风险。

ism055项目的成功研发进程彰显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力。面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革命浪潮,我们不仅要打造“ai智药生态”,更要注重人才培养。两位外国专家的建议强调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人才培养是推进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名誉院长莱维特为本科生开设了“定量生物物理学前沿导论”课程。这门课程面向多个专业的学生开放,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药学、数学和计算机等。由于生物物理学的交叉性极强,人工智能制药便属于这一学科领域。莱维特建议更多的研究型大学开设相关课程,以吸引更多学生投身这一充满潜力的科研领域。通过这样的举措,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英矽智能培养人才的独特方式,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扎沃洛科夫分享,公司拥有的近70位人工智能精英,都是从激烈的“黑客马拉松”竞赛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这些高手加入公司后,会经历一场为期2至3年的生物化学与医学知识的严格培训,最终成长为兼具“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上海而言,如果想要在人工智能制药技术和产业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同样可以借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能吸引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黑客”,更能将他们成功转型为“智药”研发领域的精英人才,为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这种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为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增添了新的动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