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以创造未来 老工业基地发新声
洛阳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崛起与辉煌
告别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经济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一新阶段,洛阳经济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是承载着新的探索与创造。迎着晨光创新,决不在晚霞中幻想,洛阳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重挑战。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洛阳市将创新理念融入发展的血脉,催生出思路转变、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穿越惊涛骇浪,洛阳经济发展破浪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今年上半年,洛阳经济增长8.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前8个月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洛阳人民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优化环境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开放招商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服务企业是促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这些理念的实施,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实体经济的根基地位更是被洛阳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才能为带来税收,为居民提供就业,为金融提供依托,为社会提供保障。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的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的骄傲。在这里,共和国的长子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矿山机器厂等纷纷落户,众多“第一”在这里诞生。旧制度的轨道上,生产力的新车轮在洛阳得以驰骋。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盟,洛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焕发光彩。
在轴承行业,洛阳的轴研科技担任着中国滚动轴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盟主”,引领行业前沿的科技成果。高铁轴承的研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指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同类产品,为中国高铁产业安装了奔腾的“芯”。
除了轴研科技,洛阳还有许多企业如七二五所等,都在积极推行员工持股、构建三级转化平台等举措,鼓励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研究高地的隆起,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洛阳拥有特种装备、医疗器械、钛合金等五大产业板块,2014年研发投入达4.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
这些企业在创新中赢得尊重,抢占制造的“智高点”,研发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从超薄玻璃领域的明珠到高铁探伤车的两项“第一”,从智能机器人到监视器的出口美国好莱坞,再到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科技创新的火花在洛阳不断迸发。
如今,洛阳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让创新成为态度,开启“双创”的洛阳新时代已经到来。洛阳经济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前进。中信重工与洛阳的创新篇章:大企业“双创”的鲜活样本
随着时代的脉搏,中信重工(原洛阳矿山机器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正逐步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鲜活样本。在新世纪,该公司积极引进人才,包括10位院士、15位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引领技术创新团队。劳模工作室、“大工匠”工作室和工人创客群体等创新平台应运而生,直接参与者超过500人,带动超过4000名一线工人的成长与成才。
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正转变为创业创新的热土。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北航科技园等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供了超过30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已有近千家企业在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科技成果。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当人才与创新紧密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推动制造强国的大船破浪前行。洛阳推出的“河洛英才计划”旨在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团队,短短时间内已经吸引了一批顶尖团队和科学家来洛创新创业。
如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画卷”,洛阳正打开人才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一个充满希望、知识和决策光芒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崭新局面,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此,相信人才的力量将托起洛阳的复兴伟业。
洛阳新声:发展共同体的时代脉搏
大时代呼唤大格局,大格局需要智慧引领。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如今承载着新的梦想。在“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下,洛阳与世界各地深度通联,成为中欧合作的桥梁。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的项目不仅填补了哈萨克斯坦苯产品生产的空白,也展现了洛阳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一拖集团的“东方红”拖拉机走出国门,在中亚建立组装厂,与白俄罗斯开展全面合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洛阳的丝绸之路之旅从未停歇。
如今,洛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多个国家和区域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洛阳的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洛阳与深圳的合作开创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是正确处理与市场关系的典范,为落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树立了榜样。
洛阳正把握时代大势,拥抱世界,开创区域合作的新篇章。曾经的重工业基地正转变为创新的热土,向世界展示着新的活力与潜力。在2015年,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古都洛阳联手,在河洛大地上描绘了一个创新的蓝图——“洛深创新生态城”。深圳的基因,那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千年帝都洛阳注入了新的活力。洛深合作的这个项目,通过引入深圳的先进管理体质、机制、资金及高端人才,旨在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第四代高科技园区。它不仅是洛深合作的示范区,更是洛阳市的创新驱动引领区,生产、科技服务集聚区,以及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的试点城市。洛阳,正逐渐成为撬动世界的支点,引领全球潮流的起点。
谈及产业革命,机器人产业无疑占据了制高点。机器人技术不仅将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实现动作解放,更将延伸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心脑解放。洛阳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350亿元,同比增长34.6%。龙头企业如德平机械、沃德福等,以及配套企业如鸿元轴承、汇德工装等,共同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雁阵。洛阳实现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的无缝融合,引领着中国的“机器人革命”。
洛阳不仅注重大项目的引进,更致力于产业的深度融合。境内外500强企业纷纷在洛阳布局,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产业雁阵。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世界级特大雁阵,以及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国家级大雁阵,共同构筑了洛阳坚实的产业基础。
洛阳文化的蓬勃发展也引人注目。洛阳牡丹、唐三彩、龙门石窟等文化符号,如今已成为创新创意的聚集地、投资创业的高地。文化强市,已成为洛阳发展的重要战略。创新让一切成为可能,创业让梦想照进现实。洛阳正谱写着一曲“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产业新篇章,让文化融入生活,让生活充满文化。
在这片热土上,无论是产业革命还是文化繁荣,洛阳都在不断突破自我,展翅高飞。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仰望中国产业集聚的天空时,我们看到洛阳雁阵正冲破重重压力,向着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奋勇前进。洛阳,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让世界重回洛阳,展现其独特魅力。在牡丹的馥郁芬芳中,众芳集团董事长杨晓红巧妙地冲泡出一杯牡丹全花茶。当沸水与花瓣相遇,那冰清玉洁的白牡丹便在杯中缓缓绽放,醇香四溢。这一绝美的时刻,不仅填补了国际上牡丹全花制茶的空白,更在洛阳白马寺的泰国风格佛殿落成庆典上大放异彩。当牡丹花茶作为洛阳首礼由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赠予泰国高僧时,其淡雅的清甜与牡丹特有的芬芳赢得了高度的赞誉,让人仿佛领略到了大唐禅茶的风华。
牡丹之美,令人倾倒,然而花期短暂,如何留住这瞬间的辉煌?洛阳牡丹瓷博物馆给了我们答案。在这里,陶瓷与牡丹完美融合,形神兼备的“牡丹花”在瓷器上“盛开”,打造出了永不凋谢的牡丹。孟津县平乐村的画师们更是用双手诠释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谛,他们绘出的牡丹画诠释了牡丹的国色天香。
洛阳三彩,演绎着传奇。在大师郭爱和的手中,三彩成为彩色透明釉色陶瓷的代名词。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更是让这一艺术瑰宝备受瞩目。如今,“洛阳三彩”已被正式列入中国陶瓷艺术大纲,成为国际间交流的新名词。郭爱和的作品更是引起轰动,连续数年在世界级艺术殿堂展出,展示了洛阳文化的魅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洛阳文化更是大步迈向世界。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让千年的龙门石窟走向世界。牡丹深加工产品、洛阳三彩等文化产品也备受瞩目。这些文化产业的创新之火正在河洛大地上燎原,为洛阳走向文化强国注入强大力量。
洛阳,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圣城,正将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资产,开创大遗址保护的“洛阳模式”。在这座城市里,大遗址变成了民生福祉。洛阳市结合遗址展示和城市公园建设,规划了多处遗址博物馆和国家遗址公园,让大遗址可看、可触、可感。古都洛阳正在用丰富独特的语言展示着文明史诗和沧桑过往。
在这片热土上,创新是“梦幻中的宫殿”。澎湃的创业激情和涌动的未来信心让洛阳正在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驶向新的时代和天地。洛阳正在用独特的语言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开创出“洛阳新视界”。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