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增长不会减少人类就业机会,反会促增岗位数量
作者:王晔
经过2016年Alpha 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事件,关于人工智能的在公众中广泛传播开来。人们开始担忧,连世界冠军这样智商极高的人类都能被人工智能打败,普通人又怎能幸免呢?Alpha Go的出现犹如在平静的海面投入了一枚,激起了惊涛骇浪。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注意到周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作业和自动化产线。它们不仅象征着智能化,更被看作是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全面代替人类的迹象。一种观点开始在大众中流行:机器人将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对人类构成威胁,从而提高社会的失业率。
这显然是一种过于武断的说法。编辑:陈彩娴
《机器人与就业率的谜团揭晓:自动化如何重塑就业市场?》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人们对于其是否会威胁到就业率的问题愈发关注。《经济学人》杂志最近的一篇报道为我们揭示了新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人与人类就业关系的深思。让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一主题,探究自动化和就业率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这两年中,失业率的飙升使得人们愈发担忧自动化生产对就业的影响。《Economists are revising their views on robots and jobs》一文指出,尽管存在这样的担忧,但实际上自动化发展与失业率之间的直接证据并不多。事实上,尽管机器人的使用在不断增加,但在某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恰恰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失业率却保持在低位。
我们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即使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仍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岗位空缺的数量创下新纪录。而那些被认为更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如低技能职业的工资增长却异常迅速。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就业市场的深度思考。
那么,机器人的“打工人”是否只是空穴来风?近期,哈佛大学的研究者Philippe Aghion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从公司层面来看,自动化发展可能实际上会增加就业,而非减少就业。他们的观点为我们理解机器人与就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动化技术与就业率的博弈究竟走向何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能会看到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也可能会看到某些行业的失业现象。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必须认识到,技术发展的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就业市场的结构、教育和培训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技术与人类的和谐共生。论文地址:<
在这篇研究报告《自动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新文献综述》中,Philippe Aghion对众多文献与数据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过去的研究往往陷入“自动化导致劳动力减少”的刻板印象中,未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全面探讨问题。
早在2020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整体数据为MIT的Daron Acemoglu和波士顿大学的Pascual Restrepo提供了研究基础,他们调查了1990年至2007年间工业机器人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化是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每千名工人中增加一个机器人,就业与人口比率就会减少约0.2个百分点,工资增长也会减少0.42%。换句话说,在美国,每部署一个工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取代了六个工人的工作。
Wolfgang Dauth等学者在2021年发表的《劳动力市场如何适应机器人》一文中,基于德国的数据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表示,“机器人对总就业率的影响为零”。其他类似报告也支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机器人的密集部署与整体工厂生产力的提升、工资的上涨以及产品价格的下降存在关联”。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应用实际上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就业率。
这篇论文为我们揭示了自动化技术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的复杂影响,引发了关于未来就业市场走向的深入讨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动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真正影响,并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相比以往从劳动力份额的角度进行探讨,Philippe Aghion及其团队选择从企业层面的数据切入分析,他们发现了一种新颖的观点:自动化不仅对那些采用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就业有直接积极影响,而且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逻辑。
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在维持高质量的企业能够降低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技术还可能帮助企业进军新的领域,或者专注于劳动力更密集的产品与服务领域。这些发现与多家英美研究公司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进行多种控制措施的实验后(从第(6)列到第(8)列),仍然得出了负且有统计学意义的IV估计。但在第(9)列和第(10)列中,研究者采取了更具体的控制方法——使用通勤区层面的制造业特定行业份额的控制来代替广泛的行业份额控制。尤其是他们重点控制了期末机器人数量最多的三个2位数行业(占2014年机器人总数的74%):汽车、橡胶和食品行业。这些行业在自动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尽管系数仍为负数,但变得不显著。这两列的结果强调了结果对纳入少数高度机器人化的行业的敏感性。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与其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仅挑战了我们对自动化的传统认知,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技术、就业和行业变革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企业、工厂与行业的自动化之旅:一场关于就业与增长的深度探索
在Aghion等人的研究中,企业和工厂两个层面被深入调查。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自动化对工厂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强。
让我们聚焦图1,它生动展示了自动化与工厂就业率之间的直接关系。当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1%时,就业率即刻上涨0.2%。而十年之后,这一数字将增至0.4%。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自动化对工厂就业的即时影响,更预示了其长期潜力。
图1:自动化与工厂就业关系的深度解读
再来看图2,它揭示了企业在实现自动化后的另一重大变化。在投资自动化的初期几年内,自动化会转化为企业总销售额的增加。从投资的第一年到之后的八年,这一效应将保持稳定。这不仅证明了自动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显示了其持久的商业价值。
图2:自动化与企业销售额的增长曲线
综合来看,无论是工厂还是企业,自动化的影响都是积极且深远的。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就业和销售额的增长。在这个由自动化驱动的时代,企业和工厂都在寻找新的增长路径,而自动化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图2:自动化对企业层面就业的双重影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层面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动化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使得自动化企业与非自动化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具体来说,这种竞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化企业的生产力优势导致其产品需求激增,市场份额稳步扩大,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相对而言,非自动化企业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其市场空间逐渐被挤压,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些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那些未采纳自动化的企业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困境,甚至面临失去就业机会的风险。
对于国内就业市场而言,自动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不能完全相互抵消。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这反映了自动化技术在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图3进一步揭示了自动化投资与企业退出概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新工业设备上进行大量投资的企业,相较于不进行自动化投资的企业,其在未来十年内倒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表明自动化投资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
图3:工业设备投资对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
自动化与就业并非敌对关系。相反,通过使生产过程现代化,自动化技术实际上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赢得新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够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望带动就业的增长。重新审视「AI」
在2017年,Melanie Arntz等学者在《Revisiting the risk of automation》一文中对702种工作的自动化概率进行了深入预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美国有高达47%的就业岗位将面临自动化的风险,而只有33%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较低的自动化威胁。这一预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Aghion的报告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报告指出,该分析忽视了工作的任务内容。实际上,考虑到任务的差异性,只有9%的美国工人将面临自动化的高风险。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的支持。
例如,耶鲁大学的Daisuke Adachi及其同事研究了1978至2017年间日本的制造业。他们的研究发现,每增加一名机器人,企业的就业率就会提高2.2%。这一结果似乎与人们通常对自动化的担忧相悖。机器人的引入并非导致大量失业的源头,反而有可能提高就业率,推动经济的增长。论文地址:
与此麻省理工学院的Joonas Tuhkuri和他的同事们对芬兰企业进行了考察,他们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先进技术的采用实际上导致了雇用的增加。这表明,尽管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变化,但它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模式。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盲目地担心它会取代大量的人类工作。相反,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好地利用技术的优势。这些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AI」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新的视角。论文链接:
关于机器人与人类就业关系的讨论,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从过去对自动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到如今更多地关注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话题的热度持续不减。
Aghion等人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真相。尽管自动化技术在某些公司或特定行业中确实起到了促进就业的作用,但当我们放眼整个经济领域时,其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理论上,成功采用机器人的公司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这可能会减少整体的工作岗位数量。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研究人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明确的:那个对自动化全盘悲观的叙述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正视现实,认识到自动化技术的潜力与影响,同时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的研究将为我们揭示怎样的真相。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