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行业近月新进展
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微创医疗机器人,以“2252”为证券代码正式开启交易之旅。这一重要的里程碑发生在2021年11月2日。在这次的IPO中,微创医疗机器人总计发行了362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受到了约163.83倍的超额认购,而国际发售股份也获得了约16倍的超额认购,这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于微创医疗机器人的高度信任和期待。高瓴、Aspex、礼来、雪湖资本、Yorkool、科技基金CloudAlpha以及Artisan等知名的基石投资者也参与了本次发行。
而在另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精锋医疗在2021年11月6日宣布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的C轮融资签约。这次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更令人欣喜的是,三正健康投资、LYFE Capital(洲嶺资本)、国策投资等老股东也追加了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资、大湾区基金、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临港蓝湾资本、未来资产等海内外知名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此次融资,这无疑是对精锋医疗的认可与支持。
精锋医疗成功签署超过2亿美元的C轮融资协议,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助力。这一重大进展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术锐宣布,全球医疗设备巨头美敦力已完成对其B+轮的独家战略投资。术锐的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表示,这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多科室的临床试验,加强在欧美市场的专利布局、型式检验和临床工作的准备,以及启动美国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的进程。这些举措标志着术锐在国际市场的扩展步伐正在加快。
长木谷®宣布成功筹集了5.4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启德基金、IDG资本和鼎晖VGC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和中发展启航投资也持续追加投资。这不仅是对长木谷®业务发展的肯定,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长木谷®成功筹集资金5.4亿元完成B轮融资,中金资本、IDG资本以及鼎晖VGC联手投资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平台。长木谷在人工智能和手术机器人领域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前沿。
康诺思腾公司也成功完成了新一轮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5亿元。创新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领导者康诺思腾(Cornerstone Robotics)在数月内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包括美团龙珠、礼来亚洲基金和新世界发展集团等。老股东启明创投、清松资本、高榕资本和险峰K2VC继续表达了对康诺思腾的支持和信任,进行了追加投资。
康诺思腾完成新一轮的B轮融资后,礼来亚洲、美团、新世界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加入投资行列,与老股东启明创投、清松资本、高榕资本和险峰K2VC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此次融资标志着康诺思腾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上海龙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成功完成了近亿元的B轮融资。该公司由山蓝资本和国药资本共同领投,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数健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龙慧医疗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其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龙慧手术机器人Trex-RS填补了多年来同类产品技术的国际空白,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这一融资标志着龙慧医疗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迅速发展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龙慧医疗近日成功完成近亿元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山蓝资本和国药资本联合领投,上海自贸区基金也跟投了本轮融资。龙慧医疗凭借其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卓越的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推动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
与此专注于智能化静脉药物调配系统的研发公司博为医疗也完成了一笔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这次融资由某战略投资方投资,为博为医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博为医疗始终致力于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博为医疗,全称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凭借其专业团队的不断努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在智慧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公司的创始人靳海洋博士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并在德国汉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博为医疗的团队规模约为60人,位于深圳的总部为其持续开展研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慧医疗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和博为医疗的智能化静脉药物调配系统都是智慧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两家公司的成功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其研发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期待这些创新企业能够继续引领行业潮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博为医疗成功融资数千万元,引领智能化静脉药物调配系统研发新篇章
近日,专注于智能化静脉药物调配系统研发的博为医疗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这一轮的成功融资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为未来研发更多先进的配药机器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与此合滨智能机器人也成功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合滨智能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超声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这次融资由线性资本和天智航共同投资,标志着市场对合滨智能机器人的高度认可和对其技术的极大信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的研发、样机生产以及医疗器械的报证准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也在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合滨智能机器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的产品理念,迅速成为行业内的一颗璀璨新星。此次融资的成功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并加速智能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未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望继续引领智能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合滨智能完成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近日,合滨智能在智能远程超声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完成了数百万天使轮融资。这一消息标志着该公司研发的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临床应用方面,唯迈医疗的ETcath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PCI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该机器人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疗机器人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作为手术的实施地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医疗科技领域,罗森博特公司研发的全球首个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机器人成功启动注册临床,标志着其在骨折复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众多领导和专家对该机器人的研发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柏慧维康瑞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引领全球医疗新纪元
近日,一项前所未有的医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ITC首席教官、北京瑞城口腔医院首席专家宿玉成教授及其团队所领导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光学导航机器人辅助全口无牙颌种植及数字化即刻修复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柏慧维康瑞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的精准辅助。
在瑞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导航下,宿玉成教授及其团队成功地完成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该机器人凭借其先进的光学技术,实现了手术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和高效操作,为全口无牙颌种植及数字化即刻修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口腔医疗领域的领先水平,也为全球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另一项令人瞩目的医疗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由知脉(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引进的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301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机器人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该手术机器人的成功运用,为血管介入手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高灵活性的特点,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准、安全的手术操作环境。在这次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R-ONE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功完成了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希望。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血管介入手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的成功实践
上海介航机器人有限公司,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与新加坡的Biobot Surgical Pte. Ltd.共同投资成立,成功引进了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近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举办的盛大临床试验启动仪式上,该系统完成了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标志着医疗科技的又一重要突破。
这一手术的成功实践,不仅凸显了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也代表了国内医疗机器人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创新实力。Mona Lisa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将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微创、高效的手术工具,为病患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奥朋医疗迎来里程碑式进展——机器人辅助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手术人体临床实验圆满完成
2021年11月7日,在上海市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奥朋医疗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外周血管支架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人体临床研究。这一成就标志着医疗科技的巨大进步,也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在复杂手术中的巨大潜力。
ZAP Surgical公司的ZAP-X陀螺放射外科平台也传来喜讯。2021年11月2日,该公司宣布其临床试验已圆满结束,预计很快将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准许可。这一消息为放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引发业界对该技术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的期待。
数字手术公司Activ Surgical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公司宣布完成了首个人体手术临床试验,试验利用了其基于增强现实(AR)的ActivInsights软件套件和ActivSight成像模块。这一试验的成功为数字手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展示了现代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以上三家公司的成就,不仅代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科技在医疗领域中的日益重要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疗将更为先进、更为人性化,更多患者将因此受益。法国Robocath完成里程碑式手术:机器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首例成功
近日,Robocath团队宣布成功完成了第一例机器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手术在神经血管领域堪称重大突破。该手术于11月16日顺利完成,由雷恩大学医院的神经介入医师François Eugène博士及其团队操刀,借助Robocath的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又一重要进展。Robocath的R-One机器人系统展现出极高的精准度和操作便利性,为复杂手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CMR Surgical的手术机器人系统Versius也在巴西获得了注册获批。这一系统在巴西卫生监管机构Anvisa的严格审查下,成功获得了上市许可。Versius系统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
安科锐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CyberKnife扩大了神经适应症范围
安科锐公司推出的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CyberKnife,通过超过二十年的全球临床数据支持,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的新选择。这款设备以其卓越的技术进步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显著扩大了神经适应症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安科锐的CyberKnife手术机器人以其精准度和高效性,在放射外科领域独树一帜。多年来,该设备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此次扩大神经适应症范围的宣布,无疑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除了上述进展外,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是ReWalk ReBoot Soft Exo-Suit设备。FDA于2021年11月4日授予其突破性设备称号。作为全球领先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医疗设备制造商,ReWalk Robotics, Lt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RWLK)研发的这一设备,无疑为康复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称号的获得,充分证明了该设备在康复治疗领域的创新性和优越性。期待其未来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助力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施乐辉在新加坡设立首个亚太区医学教育中心
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Smith+Nephew施乐辉宣布在新加坡建立其首个支持亚太地区客户的医学教育中心。该中心预计将于2022年中期正式运营,主要聚焦于数字和机器人手术领域。以Smith+Nephew的Real Intelligence产品生态系统为特色,该中心将为所有产品提供培训支持,包括骨科重建、运动医学、耳鼻喉以及高级伤口管理等领域。
另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THINK Surgical已任命前捷迈邦美CEO David C. Dvorak为其董事会执行主席。Dvorak在Zimmer Biomet捷迈邦美拥有长达16年的丰富经验,其中担任总裁兼CEO达十年之久。在他的领导下,捷迈邦美的收入从35亿美元增长到了77亿美元。期间,他还主导了多次重要收购,包括以134亿美元收购Biomet和2016年以1.32亿美元收购生产ROSA手术机器人的MedtechSA。这些举措将捷迈邦美推向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市场的前沿。
本篇文章内容由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观点持赞同态度。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本站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最终解释权。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