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疫苗产量可满足全国人民接种需求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了在校生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图为3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正在接种疫苗。摄影/记者 袁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2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
会上透露,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截至3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7495.6万剂次。
针对60岁以上人群接种情况,他提到,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以后,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有何新进展?
部分地区开始60岁以上附条件接种
会上,有媒体提到,有声音认为我国疫苗接种率偏低。
就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回应表示,由于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很多群众错误地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所以接种疫苗的紧迫性不是太强。“在此我要呼吁大家,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关于60岁以上人群接种情况,他提到,部分地区在充分评估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疫苗。,疫苗研发单位也在加快推进研发,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以后,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会上表示,目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在持续流行,疫苗的接种率仍然比较低,现阶段常态化防控工作还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在个人防控方面,我国在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保护水平之前,广大群众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的场所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并遵循各地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
疫苗生产情况如何?
全年产量可满足全国人民接种需求
会上,有媒体关注新冠疫苗规模化生产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应询表示,目前我们有5款疫苗,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
他还透露,从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的整个物料供应是相对稳定的,整个供应链也是畅通的。比如,前期有媒体很关注疫苗用的中硼硅玻璃瓶,还有疫苗接种所需要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等,这些物料都是有保障的。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向有关企业派出了服务保障小组,逐家企业推动他们研究制定增产扩能的方案,特别是要求企业倒排工期、做好科学排产,要做好人员、设备、耗材等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尽量保证生产的稳定,不要出现太大的波动,确保按照产能设计的最高限进行产出。
他透露,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但工信部也强调,企业在增产扩能过程中要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企业要切实履行疫苗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确保在目前大规模放量的情况下,我们的疫苗的质量始终是安全和稳定的。
已接种疫苗为何仍会感染?
将对保护失败原因进行研究调查
会上,有媒体关注陕西近期出现接种疫苗后感染的本土确诊病例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批准附条件上市使用的、在国外批准紧急使用的疫苗,在前期三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已经有目共睹。,疫苗是保护大多数人不发病,尤其是预防重症的保护效果更好,重症预防的保护效率更高。
他还表示,实际上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后的评估结果来看,也印证了打完疫苗之后有一小部分人出现保护失败的情况。关于疫苗的保护作用,它保护的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预防重症,对于个别的人,会出现保护失败的情况,我们后续也会对失败原因进行研究调查。
重组蛋白疫苗和已上市疫苗有何区别?
疫苗中没有活病毒适合大规模生产
会上,有媒体关注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疫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研究员严景华应询表示,灭活苗是先生产活病毒,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把病毒灭活以后做成疫苗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最有效的病毒抗原基因插入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通过腺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将基因导入到人体细胞中,人体细胞表达抗原,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而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经常用到的细胞,“这个细胞通过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我们叫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这个蛋白,制成疫苗”。严景华表示,根据这个技术路线,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适合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它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而且其是2-8℃低温冷藏,运输和储存条件比较容易达到”。她还透露,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款疫苗能够激起一个比较高的抗体水平,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这是和上述两种疫苗的区别。(文/记者 李岩 统筹/刘晓雪)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