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的形成系统扩增
生活知识 2025-03-03 18:12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又称别卦或重卦。这些重卦,是由基本的经卦通过重叠组合形成的。从最初的八个经卦到最终的六十四个重卦,这不仅是《易经》符号系统的一次重要扩展,更是人类对事物认知和表达需求增长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经卦的耦合与重卦的形成遵循了伏羲八卦次序的数字编码,这些数字编码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坐标系,类似于经纬坐标。在这个坐标系统中,纵坐标从下往上,横坐标从右到左。伏羲八卦次序所构成的坐标系实际上是一个卦序和卦象矩阵,展示了八卦如何组合成重卦。
以纵坐标的第一个卦为内卦(下卦),横坐标的卦为外卦(上卦),沿着横坐标方向,从右往左进行耦合组装,形成第一列的重卦。按照这个模式,沿着纵坐标方向,从下往上逐步组装其他列的重卦,最终形成了伏羲六十四卦方图。这个方图可以看作是一个二维的伏羲八卦次序图,其中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其特定的卦象和卦序。
这个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不仅是《易经》符号系统的完备集群,更是《易经》学术体系的根基。每一列的所有内卦均相同,形成了八宫重卦,依次为乾宫、兑宫、离宫等。这个方图还包含了“错、综、互、杂”的变卦方式,表达了复杂的卦间关系和子群。
伏羲六十四卦圆图是对先天八卦图的扩增,而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则是伏羲八卦次序图和先天八卦图的综合体现。京房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图则是在伏羲六十四卦方图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卦象次序。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深入观察与理解的产物,这些卦象和卦序构成了《易经》的符号资源库,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