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与独特习俗
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而布依族便是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除了与汉族共庆的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和重阳等节日外,布依族还拥有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一提到农历四月初八,人们便知道是布依族的牛王节。这一天,无论农活多忙,人们都会放牛休息。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五色糯米饭,先给牛品尝,以示对牛的辛勤劳动的感谢。房屋四周会挂上枫香枝叶,相传这样庄稼就能繁茂。
贵州省的部分布依族地区,小年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敬祖。晚餐后,青年男女还会进行一种有趣的活动——偷亲(青),这寓意着打掉身上的邪恶,祈求平安吉祥。被偷者并不会感到被冒犯,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亲密的表示,因此非常高兴。
中秋节对于布依族来说同样重要。当晚,他们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还将偷来的老瓜包好,送到无子女的人家。孩子们还会偷葵花、花生,拿到无子女人家去炒着吃,相信这会为人家带来子女。
查白祭日、打保符、地戏节、董朗桥歌节等也是布依族的传统节口,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活动。如董朗桥歌节,这是惠水一带布依族的盛大节日,届时会有大量的布依族群众聚集在一起唱歌欢聚,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时机。
赶干洞、赶糯米坡等节日活动也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节日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如赶干洞节就源于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如今的这些节日已经演变为集贸盛会,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
赶肖冲桥会
赶肖冲桥会,是贵州省长顺县布依族的盛大歌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如期举行,为期三天。在这欢快的节日里,方圆数十里的布依族青年聚集在肖冲桥上,他们通过对歌的方式诉说心声、传递情感。情投意合的情侣,更是在此缔结终身之约。
更好慕节:丰收的庆典
更好慕节,又被称作吃新节或尝新节,是布依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随着稻谷的成熟,节日的氛围也逐渐浓厚。人们收获新米,首先祭祀祖先,然后共同品尝,庆祝秋收的来临。在安龙一带,新米饭上桌之前,必先给狗喂食,以纪念小狗帮助芒耶取回谷种的传说。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则会提前十天发送节日邀请,备好各种美食。节日当晚,家人们会烹制佳肴,敬献祖先,然后共享欢乐。青年们还会组织庆丰收宴会,歌声与欢笑交织在一起。
红苗洞歌宴
红苗洞歌会是贵州省红苗一带布依族的盛大歌节,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届时,人们欢聚一堂,分享美食,歌唱生活。
猴节:春天的狂欢
猴节是贵州省荔波、独山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此时春寒料峭,万物复苏。节日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集香藤、梅花菜和石菇。初二这天,人们带着用香藤水泡制的特殊美食,欢聚山顶,尽情歌唱、嬉戏。孩子们更是兴奋异常,比赛爬山、爬树,展示他们的活力。这一天,除了娱乐,妇女们还会认真筛选种子,男人们则检修农具,预示着农忙季节的来临。
祭田神的祈愿
祭田神是贵州省布依族的民间祭祀节日,旨在祈求田神保佑五谷丰登。每年插秧结束后择日举行。在祭祀仪式上,除了设供行礼,还会唱起美妙的《祭田水口歌》,向神灵表达感激之情和美好的祈愿。
九月九:驱邪报恩
九月九是贵州省布依族的宗教节日,节期三天。在这一天,各个村寨的布依族会举行扫寨活动,驱邪避恶,对养育他们的土地表达感激之情。祭品主要是猪或牛,仪式庄重而神圣。
看会:历史悠久的祭祀庙会
看会是贵州省福泉县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已有悠久历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六日举行,正会期是六月二十四日。这是向灌口二郎神求雨的祭祀庙会。看会的祭祀活动由二郎会主持,期间会举行发兵仪式、迎菩萨、天狗扫街、祈雨等活动,整个庙会充满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展现了布依族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腊月八的布依风情
在贵州省的布依族地区,腊月八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一场富有农祀特色的庆典活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这里的布依族人都会热烈地庆祝这一天。他们深信土地神掌管着农业的丰歉,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会向土地神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这一天的费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而祭祀事务则由各房族的主人轮流负责。主祭人,通常由本村寨中最古老的居民家族中的长者担任,以公鸡或猪头为祭品。在祭祀时,主祭人会向土地神讲述当年的情况,并祈求土地神的保佑。这不仅是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也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老鹰坡歌会的热烈氛围
在惠水、长顺、罗甸等地的布依族社区,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都会举办盛大的老鹰坡歌会。这一天,青年男女们盛装出席,聚集在当地的老鹰坡,以歌声表达情感,共度佳节。这个活动是对歌的天堂,也是爱情的摇篮。
了月节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了月节,也被称为“了年节”或“告了年”,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开始,持续三天。这个节日标志着正月节庆活动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和最好的老酒来祭祀祖先。家家户户都会炸制“油团粑”,象征着春节的圆满结束和全家在新的一年里的团结与和谐。
六月场的欢歌与笑语
六月场是贞丰、紫云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到田头杀鸡祭田神,然后到六月场聚会、玩乐。寨中的老人们会带着祭品到山神庙祭神。傍晚时分,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餐,并相互邀请或交换食品。六月场不仅是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也是对生活的欢歌与笑语。
麻坡歌节的传统与变迁
麻坡歌节是独山县、平塘县和都匀市毗邻地区的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民族的节日。这个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十五天。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会三五成群地前往麻坡,协商赛歌事宜。虽然活动有所变迁,但其背后的传统和习俗仍然被保留和传承下来。
蚂螂节的起源与传承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布依族祖先成功驱赶蝗虫、使稻谷丰收的历史而设立的。在这一天,青年男女们会身着盛装,拿着蚂螂球进行对打活动。这个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青年男女寻找爱情的好时机。
毛杉树歌节的纪念与传承
毛杉树歌节是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民间节日。这个节日最早是为纪念英雄将领而兴起的祭祀性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庆丰收、纪念英雄。
嫩信节的庆祝与传承
七月半是布依族的一项重要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布依族聚集区的热闹氛围让人印象深刻。节日一般持续三天,从七月十四至十六日。在此期间,红水河沿岸的布依族会制作特色美食“搭联粑”,同时宰杀鸡鸭、猪牛以祭祖。贞丰一带的老年人则采集各种野果来祭祀祖先和山神,因此这个节日又有“鲜果节”之称。
岩鱼一带的布依族还兴祭桥,家庭主妇会带着精心准备的食物如精米饭、猪肉、鸡蛋等,领着孩子到桥上祭桥,祈求孩子身体健康。惠水县的一些布依族则会进行唢呐比赛,热闹非凡。还有打格螺、荡秋千、游泳等体育活动,以及唱山歌压鬼邪的传统活动。
节日的夜晚更是热闹非凡,老年人手持香火,从家门出发一直插到各条路口,意在迎接即将成熟的稻谷魂回家。姑娘们则会用菜油点燃灯火,放入河水中任其漂流,象征着来年幸福欢乐。孩子们则玩着“香火”闹寨的游戏,走家串巷,无论闹到哪家门口,主人都会为他们添香,以安抚寨中的野鬼。
扫墓节是贵州省罗甸一带布依族的另一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这一天,人们会杀猪宰鸡,带着酒肉和花糯米饭前往祖墓地进行祭奠。出嫁的姑娘也会参与敬祭,但她们挂的白纸需点缀一条红纸以示区别。扫墓后,大家在坟山上野餐娱乐,同时邀请附近不过此节的兄弟民族共同欢度。
扫田坝节是布依族的祭祀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杀鸡,并准备一块刀头肉,带到田间地头祈求五谷神保佑庄稼丰收。祭祀完毕后,人们会将祭品带回家中享用。但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是,一定要留下鸡腿,用细麻线或粽丝编织的小网兜装上鸡蛋和鸡腿,让七岁以下的儿童背着玩耍一天,晚上再分给他们食用。据说这样孩子们可以消灾除病。
神仙田歌会也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历时三天。在南盘江畔安龙县的神仙田地方,活动尤为热闹。来自四乡八寨的布依族及各族青年男女会盛装打扮,聚集在这里对歌选情侣。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王仙姑而设立的。传说中王仙姑是一位具有神奇能力的仙女,她为了帮助穷人画出了大片的田地。她英勇反抗官家的压迫和剥削精神被人们广为传颂和纪念。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五人们都会聚集到神仙田举行纪念活动以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俗雅蝈节即“迎青蛙奶奶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装扮成乞丐迎接象征青蛙奶奶的化身代表着丰收和吉祥的降临。各家会准备好祭品迎接雅蝈的到来而雅蝈则会挨家串门享受祭品象征着好运降临和明年的丰收吉祥到来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纷纷亮相,庆祝着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刻。
跳花场——惠水县的盛大庆典
在惠水县的翁吟河畔,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都会举办盛大的跳花场活动。这一天,附近的苗族朋友也会前来参加,场面热闹而热烈。伴随着铁炮和爆竹的声响,人们围绕着象征丰收与幸福的花树载歌载舞。特别是夜晚,芦笙队、姑娘小伙们的歌声与舞蹈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整个活动持续三天,直至初六,各种仪式与舞蹈才全部结束。
跳花会——青年男女的社交盛宴
跳花会则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至二十一日。在这个欢快的节日里,男女青年们盛装打扮,聚集在草坪上,以歌声与舞蹈寻找自己的意中人。若是双方有意,便私下相约,谈情说爱。期间还会有布依戏的演出,为节日增添更多欢乐。
投石节——周覃区的祛祸迎福活动
投石节是周覃区一带布依族的独特节日,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在这一天,周覃两大家族的成年男子会进行投石打仗,旨在祛祸迎福。节前,妇女们会准备丰富的食物,为战士们加油鼓劲。战斗结束后,无论胜负,大家都欢声笑语,共同庆祝。
王龙赶祭——纪念英雄杨保元的节日
王龙赶祭是独山县一带布依族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个节日源自对龙王井的崇拜,后来因与英雄杨保元的关联而变得更加庄重。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扶宁坡,纪念这位英雄并饮马刨井的水以求长寿。
仙歌节与过大年——歌声中的欢乐与团圆
仙歌节,又称地蚕会,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会举行盛大的对歌活动,传说天上的歌仙会被歌声吸引,赠予歌手金嗓子。而在春节,即过大年,是布依族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人们会提前准备年货、食物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庆祝团圆和新的开始。
秋坡节
秋坡节,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立秋之时,在贵州省长顺县的安乐乡团坡村附近的秋坡山上举行。昔日,活动范围仅限于山上,但如今规模日渐壮大,已从山巅蔓延至山下,遍布团坡、麦平、山莽寨等地。
立秋前夕,人们忙碌着为节日做准备。有名望的寨老召集村民平整场地,而小伙子们则远赴他乡,邀请心仪的姑娘。姑娘们则在家中忙碌,杀鸡宰鸭、备酒做菜,等待恋人的到来。
立秋之日,除了附近村寨的布依族男女老少,长顺、安顺、紫云、望谟、罗甸、惠水等县的布依族青年也会聚集于此,人数约一万之多。他们欢聚一堂,对歌演戏、下棋赛球,还有商贩摆摊售卖各种货物。夜晚,附近村寨的家中都住满了客人,歌声、笑声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扫火灾星节
扫火灾星节是布依族在贵州省都匀一带庆祝的民间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此节日以村寨为单位集体举行。在节日前夕,由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召集各家户主开会,商议下一年的寨规,如防火灾、禁止偷盗、禁止、整治水井、修建寨路等,并形成条文。还要具体安排第二天的“扫火灾星”活动,并按户分摊活动经费。
节日当天,由寨老和鬼师带领的队伍逐户上门“扫火灾星”。鬼师走在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怀抱公鸡和提着活鸭的人,还有一人提着清水。每到一户人家,他们先进入灶房,鬼师一边念念有词,一边用扫帚刷锅一周,然后淋一点清水在灶门处,象征用水克制火灾。接着,队伍来到火塘边,全场气氛庄重肃穆。鬼师祈求火神和水神保佑,随后进行致词,告诫火星不要乱燃,提醒主人根据火星的数量准备相应数量的水。致词结束后,鬼师询问是否愿意消除火灾星,众人齐声回应“出”。提水桶者再淋一次水在火塘周围,完成仪式。之后,队伍来到寨外河边,点燃一堆茅草,众人动手用水将火彻底扑灭,然后欢呼“扑灭火灾星啦!”整个“扫火灾星”仪式至此结束。
二月二祭老人房
打火箭节与多彩布依风情
在贵州省兴仁县大新的古老土地上,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夜,都会上演一场盛大的传统盛宴——打火箭节。这是布依族人民的独特传统节日,充满了神秘与庄重。节日的氛围仿佛将时间定格,让人们沉浸在古老传统的魅力之中。
与此另一个纪念性的节日——六月六,也在布依族的日历中隆重登场。这个日子的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春节,被视为“过小年”。每当这一天,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让古老的传统焕发新的生机。
查白歌节则是黔西南兴义一带布依族的盛大纪念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来自周围各县以及毗邻的广西、云南等地的各族群众都会聚集在兴义市顶效镇的查白场,共同庆祝这一节日。查白歌节的主要活动包括歌节赛歌、认亲访友、吃汤锅、赶表和祭山等,规模宏大,气氛热烈。
毛杉树节是黔西南安龙县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叫“赶毛杉树”。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聚集在纳拿和者棉之间的一块小土丘上,欢度三天盛会。第一天是“蛇场天”,大家共吃五色糯米饭来庆祝;第二天是“马场天”,人们进行各种传统文娱活动;第三天是“羊场天”,客人们向主人道别,互相祝愿。关于毛杉树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让人们在歌声与故事中感受爱情的伟大与牺牲。
跳花会则是布依族的一个盛大聚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日举行。在这个节日里,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吹着木叶,满面春风地参加聚会。大草地上,人们载歌载舞,吹着牛皮大鼓和月琴,歌声美妙,舞步轻盈。河边、桐树林里,处处是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他们用眼波传递着热烈的爱情。草坪上充满了欢快愉悦的气氛。
祭祖节是贵州省都匀市江洲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这个节日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各家要“叫饭”、饯行祖宗灵魂。入夜后,焚烧的封包上书写着亡者的姓名及阳间的送行者,每个死者的封包都要单独烧化,以示尊重和纪念。
还有一个神秘的节日——天王节,也被称为“六月六”、“六月桥”或“赶花桥”,是布依族民间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各种活动如歌如舞地展开,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不仅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传承了世代相传的历史和传统。秋坡节(布依族传统节日)
每年立秋之际,在贵州省长顺县的安乐乡团坡村附近的秋坡之上,都会举办盛大的秋坡节活动。这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规模逐渐从山上扩大到山下,吸引了来自长顺、安顺、紫云、望谟、罗甸、惠水等县的布依族青年参与。节日期间,小伙子们会前往远方接来相好的姑娘,共同庆祝。夜晚,歌声、笑声通宵达旦,展现出布依族的热情与活力。除此之外,还有祭老人房、查白歌节等传统节日,展现了布依族丰富的文化习俗。
在饮食方面,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喜欢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他们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在节日或特殊场合,如婚丧嫁娶,他们会用特别的菜肴招待客人,如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等。其中,一种名为“生血”或“活血”的菜肴,是宰猪时制作的特色美食。
在社交方面,布依族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到来,他们一定会以酒相待。在宴客时,他们会有六道酒礼,表现出浓厚的礼仪之风。在宴席中,他们还会唱起《祝酒歌》和《宵夜歌》,展现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秋坡节的盛大庆典
随着立秋的脚步临近,贵州省长顺县安乐乡团坡村附近的秋坡上,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这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秋坡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布依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每年的这个时候,来自长顺、安顺、紫云、望谟、罗甸、惠水等县的布依族青年都会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过去的秋坡节只是在秋坡山上举行,但如今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从山上扩展到了山下,甚至包括团坡、麦平、山莽寨附近。
在节日的前夕,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为节日做准备工作。附近村寨的寨老们会召集人们平整场地,而小伙子们则会前往远方接来相好的姑娘。姑娘们会在家里忙着杀鸡宰鸭、准备酒菜,等待心爱的小伙子。
立秋这一天,附近的布依族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参加这个盛大的聚会。他们唱歌、跳舞、下棋、赛球,还摆摊卖货。夜晚,附近的村寨家家户户都会住满客人,歌声和笑声通宵达旦,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除了秋坡节之外,布依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老人房、查白歌节等。这些节日都展示了布依族丰富的文化习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饮食方面,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并喜欢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他们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在特殊场合,如婚丧嫁娶,他们会用特别的菜肴招待客人,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社交方面,布依族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到来,他们一定会以酒相待。他们的宴客礼仪非常浓厚,有六道酒礼迎接客人。在宴席中,他们还会唱起传统的歌曲,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秋坡节的欢庆盛宴
立秋之际的贵州省长顺县安乐乡团坡村附近秋坡上迎来了盛大的秋坡节庆典活动。这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布依青年参与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聚会展现了布依族的热情和活力除了秋坡节外还有祭老人房查白歌节等传统节日展现了丰富的文化习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饮食方面以大米为主食喜欢制作咸菜腌肉等特色食品并嗜酸辣热情好客的布依族以酒待客展现了浓厚的社交礼仪总之秋坡节是布依族的独特文化与食俗:从便当酒到吊脚楼
每年秋收之际,布依族的每个家庭都会酿制大量的米酒,这种米酒被称为便当酒。对于布依族来说,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他们待客之道的核心。无论客人的酒量如何,他们都会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他们不使用杯子,而是直接用碗,并伴随着行令猜拳和歌声。
作为拥有丰富传统小吃的民族,布依族特别擅长制作各种美食。在云南的布依族社区,人们善于制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美食。除此之外,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等也是他们祭祖或宴客的重要食品。
布依族的乐器多样,包括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他们的音乐与戏剧如地戏、花灯剧紧密相连。大歌和小歌是黔南地区流行的歌唱形式,具有多声部结构。盘歌则是一种通过歌唱来盘问对方的游戏,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其余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他们的日常食俗丰富多彩,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辅以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
除了常见的食物外,布依族还有一些特色的食品,如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其是妇女特别喜欢食用。他们还擅长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的腌菜"盐酸"更是驰名中外。
在布依族地区,有一种独特的茶——姑娘茶。这种茶不仅味道独特,名字也十分好听。清明前夕,姑娘会上山采回茶尖嫩叶,经过一系列独特的制作过程,最终制成姑娘茶。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时赠送给情人。
在建筑方面,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他们的居房与傣族竹楼相近,但主体结构为木头,是一种干栏式竹木结构。建造房屋时,他们非常讲究风水,要请阴阳先生选址,并选吉日开工。整个建造过程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在婚俗方面,布依族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会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布依族的文化与食俗丰富多彩,从便当酒到吊脚楼,每一处都体现了他们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古老的贵州都匀,当一位男子对某家姑娘心生情愫时,他们之间的交往便遵循着一种传统习俗。他需找寻第三者作为牵线搭桥的角色,或许是自己的姐姐或嫂子出面引荐。若女方也有意,两人便可相约于静谧之处,通过对唱山歌的方式,深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随着情感的深入,他们互赠信物,以此誓言终身相伴。
订婚之际,男方父母会请媒人去女方家中提亲,并带上酒肉、粑粑等礼品。其中,粑粑尤为重要,若在非传统节日时看到布依族人家制作粑粑,那往往意味着这家正在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一旦女方同意,媒人会将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比对,若八字相合,便可定下结婚吉日。在这一地区,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寓意着婚后夫妻双双有福有禄。
婚礼上,新郎并不亲自迎亲,而是请几位好友代为迎接。新娘通常带着伞步行至男方家中,也有骑马或坐花轿的。新婚当晚,新郎和新娘并不同房,而是在次日回娘家。贵州都匀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有的要过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长住夫家。而杂居区的布依族则已逐渐改变这一风俗。
在布依族的闹新房习俗中,“唱荷包歌”尤为独特。必须唱满十二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装着白果花生等物,象征着早生贵子,这是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的祝福。
在宗教信仰方面,布依族崇尚多神,他们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人信仰。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拜山神、树神等。在家中,每家堂屋里都供奉着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会进行祭祀活动。
到布依族家中做客时,要尊重他们的禁忌。不可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也不可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待客,客人应适量饮用。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送礼时也必须送双数。为了孩子的健康,若孩子体弱多病,父母会为他寻找干爹、干妈作为保护人。这一寻找过程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说,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有不吃狗肉和鱼肉的习惯,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