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适用化期(或应用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初步工业化及快速发展期。
1. 70年代的萌芽期:
-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推动,尤其是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迅猛发展,中国开始意识到工业机器人的重要性。
- 1972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起步。
- 这一时期,清华、哈工大、华中科大、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最早开始了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研究。
2. 80年代的开发期:
-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的重视与支持。
- “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并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如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等。
-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3. 90年代的适用化期(或应用期):
- 90年代初期,中国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 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等多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工业机器人开始在中国初步形成了产业化。
4. 21世纪以来的初步工业化及快速发展期:
- 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等一批优秀的本土机器人公司开始涌现。
-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拥有众多技术先进、种类繁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和产品。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