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智能 工业机器人演进分水岭

生活知识 2025-01-11 14:05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在炙热的机器人赛道上,新一轮的竞赛已经拉开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今年11月,机器人领域的融资事件已经超过17起,其中超亿元的融资项目更是超过两位数。这一热潮不仅吸引了大量投资机构的目光,也促使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当我们置身于更长的时间线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年复一年,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水平,而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约15%。到了去年,机器人产业的营业收入已经成功突破了千亿元的关口。其中,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更是超过了21万台。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制造业中机器人的密度已经达到了246台/万人,这一数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在杨一鸣的眼中,工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他认为,机器代替人的进程已经从量变转向质变。而在未来,机器人的大市场将更多地出现在需要更高端、智能的深度应用场景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工业机器人的分水岭时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遥控机械手、主从机械手的诞生开始算起,机器人发展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根据行业专家的分析,机器人能力可以分为从L0到L5共六个阶段。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机器人大多处于L0至L2的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3等级的机器人将成为智能提升的一个分水岭,为未来L4、L5等级机器人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机器人将会更加柔性、更加智能。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L3级机器人不仅是对已有技术的升级,更是向更高智能的转变。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人类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更能服务于“人类不会做”的领域。这种转变使得机器人从单纯的“机器”概念逐渐演变为“智能机器人”,更智能、更具有人的属性。

对于用户而言,未来的机器人也将变得更加易于操作。例如,墨影科技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小时级的二次开发。用户无需复杂的编程技能,只需通过简单的示教器和拖拽式工程模块,即可完成复杂场景的部署与调整。这一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柔性制造对边际成本的要求,使得工厂的普通工人也能通过简单培训实现机器人的操作。

未来机器人的另一个趋势是超多机、超柔性。这意味着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满足更多的需求场景。从遥控机械手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我们看到了机器人在不断进化和发展。而在未来,它们将更加智能、更加柔性,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一切都在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的机器人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在规模化的数控机床(CNC)生产场景中,厂房内近万台CNC设备忙碌运转,操作这些设备的却大多是数百至千名普通工人。若想实现自动化升级,让机器人替代人工,就必须推动超机多机器人协同工作。想象一下,如果多台机器人如同人类一样能够分工协作,执行不同的工序和操作,那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举个例子,就像您希望机器人帮您穿衣一样。两台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默契配合,其中一台展开大衣,另一台则通过云端调度系统,智能地将衣角提起,为您穿好衣服。在拥有上千台机床的工厂里,千余台墨影机器人就如同上千名普工一样,协同工作。这种场景在现实中已经可以实现。

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生产的产品日益复杂,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的机器人需要像人一样,能够自主移动并完成复杂的操作。这要求机器人本体的关节数和自由度有巨大的增长,同时也给机器人大脑的数据处理和算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墨影科技作为L3智能等级机器人“移动协作机器人”的领先企业,他们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展现出了高度的智能性。不同于传统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可以通过OTA技术实现自我进化与成长。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功能可以随着新场景模块的导入而不断扩展,比如除了在CNC场景中的协作工作,还可以应用于冰淇淋制作、咖啡泡制等其他场景。一个机器人可以拥有“十八般武艺”,并且具备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高质量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包括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等。而移动协作机器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CNC加工领域,操作工人的缺口巨大,而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杨一鸣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墨影科技聚焦3C/汽车电子的CNC代加工上下料环节。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是高度模块化和可拓展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这个系统,只需下达任务,机器人就能自主完成所有步骤,更加灵活高效。这个系统不仅应用在移动协作机器人上,还设想应用在各类型机器人上。就像手机离不开安卓、iOS操作系统一样,这个操作系统也有潜力成为各大厂商生产的机器人的标配。未来某一节点,可能会对外开放,为整个机器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上一篇:智能自动化系统无处不在 它能够做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