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反思自身发展与日本地震教训相结合之处
中国国际机床展吸引全球顶尖制造商参与,日本地震引发零部件供应担忧
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备受瞩目。两年一度的盛事于4月11日在北京新国展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机床制造商汇聚一堂。他们不远万里带来各自的精品之作,希望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迅速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的机床企业却面临隐忧。日本地震的影响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关键零部件供应的担忧。对国内不少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来说,数控系统主要依赖日本发那科公司的供应。南京一家机床厂的负责人表示,日本地震导致发那科产品出现临时短缺,使得他们一时难以找到替代厂家,从而影响了后期销售业绩。这种担忧并非个案。
机床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工业母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实体经济大国,对机床的需求量巨大。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制造”正面临升级换代的历史性机遇。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隐忧。业内人士指出,国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中高档机床市场尤为明显。去年我国进口机床工具创下历史新高,国产金属加工机床的增速低于进口增速,市场占有率下降。在进出口方面,逆差仍有大幅增加的趋势。
机床行业的老专家们担忧的不仅仅是逆差问题,更核心的是数控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研发滞后问题。这部分核心部件的成本占机床整机成本的60%~80%以上,严重制约了国内机床企业的利润。多年前,中国一位家电企业老总参观完德国机床厂后发出感慨:中国制造主要依靠廉价产品补贴世界,而制造工厂国家则依靠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占领市场。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投资4万亿元刺激经济,相关领域对高级机床的需求激增,但依赖进口的问题显露无遗。日本地震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供需矛盾。尽管国家在2009年启动了高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作设备的重大专项计划,旨在实现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但从实际进展来看,技术瓶颈仍然存在。业内人士反映,“产学研用”体系中,“用”是关键环节,但在高级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研发上,“工夫没下足”。专家认为,单纯依靠市场化运作已不足以突破技术瓶颈。机床工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需要长时间的周期,特别是在高端核心部件的研发上,投入巨大,单一企业往往无法承受。在竞争激烈的开放市场中,国外顶尖机床企业已经整装待发,带来了他们的“集团军”和“特种兵”。不能简单归咎于中国企业的不争气和短视。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面临着重压和挑战,仿佛置身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面对强大的对手,不得不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承受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充满风险但潜力巨大的创新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协作和集体作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正如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所强调的,“中国制造”需要学习日本制造企业的“军团模式”,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
白益民将日本企业比作一个协同作战的“海陆空三位一体”军团。在这个军团中,综合商社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拥有强大的综合协调能力,如同军队的“参谋部”和“后勤部”,负责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活动。金融机构则提供资金支持,如同军队的“弹药库”和“给养库”,确保军团在战斗中拥有充足的资源。而大型制造企业则如同各兵种的“野战军”和“特种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这种体系使得日本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能够消化彼此的不足,共同承担风险,从市场的不同环节分享利润。
相比之下,中国的机床行业尽管有数千家企业,但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显得相当不足。这些企业如同“十八罗汉”和各路“神仙”,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竞争路径和办法。尽管他们有着强烈的劲头和决心,但在残酷的商战中,仅仅依靠精神和意志是远远不够的。
与此中国在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对日本有着巨大的依赖。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和设备输出国之一。特别是在机床领域,中国为日本提供了丰厚的利润。日本机床业出口已经重返世界第二地位,甚至有人预测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大国。
日本的海外布局也非常庞大,许多产值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GDP中。据统计,日本的海外净资产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连续19年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积极参与各个行业和项目的竞争。
中国企业需要从日本企业的“军团模式”中汲取经验,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集体作战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还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减少对日本的依赖,实现真正的自我强大。日本企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一种低调的力量。他们默默地在全球产业链上布局,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全球。这种在挣得的钱悄悄留存在企业口袋里的财富,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成就如同一艘由日本制造撑起的“海外日本”,犹如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强大而稳健。
尽管日本曾经历地震的灾难,但他们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令人钦佩。中国企业除了表达同情和遗憾之外,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这个国家曾经把中国当作老师,但现在,“中国制造”正在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时,日本却成为了我们必须尊重,也必须超越的对手。他们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在商业模式上深思熟虑,这种精耕细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对我们的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让我们在超越对手的也为我们的企业开启更加光明的未来。
生活小妙招
- 中国制造反思自身发展与日本地震教训相结合之
- 未来已至2025年TED大会瞩目瞬间与精彩回顾
- 中国烹饪大师PK炒菜机器人,京东X未来餐厅首发
- 汽车制造商为什么都开始造机器人了?
- 来中国电子展探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时 中国集成
- 乐高机器人老师工作内容,乐高机器人培训老师
- 如何使用女性机器人,女机器人怎么使用
- 二月国内外机器人行业融资 并购及IPO
- 四大行业 面临人工智能冲击波
- 科沃斯出品 属于机器人私人定制时代
- 国家电网: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
- 天智航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近60% :练厚科研
- 亚马逊发力生成式AI市场:推出大语言模型Titan,
- 小米汽车被曝进展不如预期,是否将步苹果难产
- 安森美发布直流超快充电桩方案,号称 15 分钟内
- 协议投资11亿元!河北唐山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