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发布会聚焦制造业协同进展最新工业和信息化动态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是我们“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主题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发布会现场,我们设有北京主会场和六个地方分会场,以全面展示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积极成果和未来的宏伟蓝图。
在此,我要介绍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我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程晓明。我要介绍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的司长王伟先生、副司长姚珺先生,以及来自北京及其他五个省份的工业和信息化厅的领导和专家。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在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制造业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产业链的优化布局、重点区域制造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我要介绍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的王伟司长。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发展都将得到深入的剖析。重点区域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情况,也会得到详细的阐述。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推动制造业的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天的发布会将为大家呈现一幅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生动画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发布会,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并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崛起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璀璨明珠。在2021年,该地区的内地九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更是高达16.17%,显示出强大的创新活力。更令人瞩目的是,该地区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惊人的3.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湾区还拥有三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五万七千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成渝地区也在迅速崛起,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增长极。四川的工业增加值自2012年以来实现了显著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而重庆的工业发展更是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提升,规上工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成果显著。长江沿线省市已经建设了上千家绿色工厂,黄河流域的工业用水效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也正在加速提升。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载体正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这些载体依托优势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涵盖了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额。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成为推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在推动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大量重点工作。他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引导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他们还强化了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完善各项举措,推动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他们将与各地区紧密合作,共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他们还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作为。京津冀地区作为创新资源丰富、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一直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针对这一区域的发展,北京市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构建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努力。
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引领,与天津、河北共同谋划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非首都功能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产业发展更加高端智能绿色化。这一举措让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更加明确,为区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通过建立三地工信部门常态化的定期会商机制,推动了产业协同迈上新高度。在这一平台上,三地共同推进规划共编、园区共建、项目共推等合作内容,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高端平台,搭建了跨区域产业合作的新舞台。通过协同谋划新兴产业布局,鼓励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保供能力,京津冀区域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北京市在产业协同发展新平台的建设上也不断加速。通过创新龙头企业带配套、总部研发加生产等模式,一批共建园区如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等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园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标志性项目的竣工投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北京市在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方面成果显著,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区域合作、建设新平台等方式,不断激发区域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协同创新发展成效。
而对于长三角地区,上海作为龙头城市,一直在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借助长三角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等优势,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同推动区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优化产业合作生态,建设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长三角区域在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其规模实力雄厚,开放程度和经济活力均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产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无论是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随着各地不断深化的合作和持续的创新努力,这些区域的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广东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定制造业立省的信念不动摇。通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广东省集聚港澳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了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五年前增长了约2.4万亿元。大湾区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香港和澳门的服务业高度发达,占其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九成。在大湾区的内地九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
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力和主动力。从三个方面来看:
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推动器。大湾区已经推动了多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并打造了多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领先,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列。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大湾区内地九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众多,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载体。
推进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以点带面引领产业协同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同时探索形成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转化落地。
展望未来,广东将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布局,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面,江苏省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持续开展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大幅压减低端低效产能、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园区整治提升、系统谋划产业高端发展等多项措施,江苏省的化工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江苏省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接下来,江苏省将继续深化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严格执行项目准入门槛,完善能耗“双控”机制,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项目,全面落实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计划,加快化工行业信息化绿色改造步伐,不断提升行业本质安全和绿色水平。此举旨在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正华表示,重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两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协同态势加速形成。通过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工作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加速协同、打造产业协同重大载体以及营造产业协同浓厚氛围等一系列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增长极,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成渝力量”。
关于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介绍道,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我国自2019年起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通过搭建竞赛机制、推动培育要素高效集聚和循环畅通的集群生态以及探索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等措施,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已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集群培育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举措,引导优质资源高效聚集于集群,提升服务能力并构建“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良性生态循环。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感谢关注。
针对江苏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面的努力与成效,李锋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江苏将培育坚不可摧、无法迁移、充满活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推动产业跃升。
江苏高瞻远瞩地制定了集群发展战略,明确了16个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各部门建立集群培育机制,推动人才、金融等各部门与集群的深度融合。支持发展集群促进组织,建立了一个开放合作平台,集结了产、学、研、金等各方力量。江苏还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兄弟省份携手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通过不懈努力,江苏产业集群培育已见成效。这些集群在塑造江苏产业新优势、应对外部冲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下一步,江苏将继续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总抓手,实施三大核心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至于辽宁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成效,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文胜表示,辽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发展、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辽宁将继续沿着这一发展路径,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自省级“专精特新”产品和技术被认定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5248个卓越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在中小企业的浪潮中,有1131家企业崭露头角,它们中的佼佼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24家。更令人骄傲的是,已经有287户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更有24户企业获得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荣誉。
为了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执行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方案(2022-2024)。我们设立专项资金,致力于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我们还在推动三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老字号”的智能化升级,“原字号”的产业链延伸以及“新字号”的未来发展。我们期待在未来三年内建成数百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振兴一批工业老品牌。我们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以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采用了“一个产业集群、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模式。我们坚持以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的方式狠抓落实,以期在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省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鸣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河南省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就和下一步的打算。河南省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制造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下一步,河南省将继续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
而在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同样坚定。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北京市的高精尖产业已经步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作为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作的核心部署,我们正在探索一条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核心、以平台为载体的产业革新之路。在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我们搭建了一系列全新的创新平台,如协同创新中心、攻关平台等。这些平台像一座座科技高峰,不断引领我们向前迈进,催生出柔性显示屏、新冠灭活疫苗等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北京已经站在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尖端科技领域的前沿,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更是注重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严格执行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的疏解和转型升级。我们大力发展“智能+”“绿色+”企业,提高产业质量效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创收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不仅如此,我们还注重培育深耕行业的创新主体。我们推动创建了多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数量也领先全国。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们对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坚定执着,是对“上海制造”品牌的倾力打造。
上海作为全国制造业的佼佼者,一直在探索新的突破。工业规模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3+6”产业格局日益稳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也在深入进行,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成为主攻方向,提升了制造业的数字竞争力。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以制造业为实体经济主战场,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为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重庆以加工贸易大规模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芯屏器核网”产业体系。通过锚定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环境、拓展产业承接渠道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我们对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更大贡献。利用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我们紧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核心区域,深化与鲁渝地区的产业对口协作。通过办好智博会、西洽会等重大展会活动,我们积极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径。在“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坚决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开放合作,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坚定的决心,在更广阔的领域承接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产业转移。我们的目标是补齐建强产业链,为全市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程晓明先生,感谢各位发布人和记者朋友的关注与支持。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围绕“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题,我们成功举办了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随着第10场发布会的圆满结束,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向积极参与报道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的关注与付出,让我们共同期待更美好的未来!再见各位。
生活小妙招
- 今日发布会聚焦制造业协同进展最新工业和信息
- 致敬过去创启未来!“廿迹”中国定制原创20年暨
- 硬科技领域投融资一周汇总:华泰半导体完成近
- 5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四川省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
- 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 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
- 两会聚焦机器人与人力的未来走向备受热议
- 常熟开展《无人驾驶航天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极飞如何构建高效率、无人化、可持续的智慧农
- 2018年度工业机器人发展综述 、市场展望及进出口
- 十四五规划下的机床产业强化优势突破瓶颈之路
- 德国倍福将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
- 无锡搬运工业机器人分类有哪些?哪个更适合冲
- 国产仿真软件的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 比亚迪将在欧洲开设两家工厂
- 机器人编程十大品牌,机器人编程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