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 能否走出永远的蓝海?
不久前,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发展进程。这份《规划》的出台,象征着我国决心在五年内构建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模式成为标志。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4.0等战略。我国也不甘落后,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要发展领域之一。随着《规划》的实施,机器人产业这颗“制造业顶端的明珠”必将大放异彩。
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此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智能机器人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机器人概念在中国资本市场一度火热,但直到今天,这一产业依然被视为一片蓝海。正如最早投资无人机企业大疆科技的麦星资本创始合伙人崔文立所说:“现在谈智能化设备,前景很美好,但真正有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却很少。”
《规划》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推进标志性产品突破、发展关键零部件、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推进应用示范和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其中,核心技术和高端机器人是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化、优质企业稀缺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此需要大力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规划》还特别提出了重点发展十类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以满足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专家认为,服务机器人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人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机器人需求量将继续增长。目前机器人产业链普遍呈现低端化,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研发人员短缺,低端机器人产能重复建设。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时,步履维艰。
机器人的四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器,是机器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部件的技术水平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质量。我国在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还需加大对这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力度,以提升机器人的整体竞争力。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挑战与突破
长久以来,国内自动化升级步伐的滞后导致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产自主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外国产品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RV减速器的国产化进程最为缓慢,其国内外价差高达数倍,严重影响了国内机械手的市场竞争力,也阻碍了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
据高工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3%-38%。而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则分别占比20%-25%和10%-15%。国内机器人产业中,减速器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两大公司所主导。
一位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负责人透露,国外的机械手部件价格对国内外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日本的安川和发那科的减速器,卖给本国企业的价格远低于中国企业。例如,纳博特斯克牌的减速器,同一款产品在日本的价格远低于中国。这不仅体现在RV减速器上,大功率伺服电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日本等国不仅技术垄断RV减速器,还对中国企业实行完全封锁。
深圳方珘电子有限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使用国外品牌减速器和伺服组装的机械手价格并未比国产机械手有明显优势。国产机械手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满足下游企业的生产需求。那么,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为何迟迟难以攻克?除了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完善等也可能是机器人行业发展滞缓的原因。核心技术的突破对机器人企业来说是一大难题。而工业基础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弥补,这也正是联新资本执行董事李飞所强调的。他认为,我国工业的机械制造基础与德国和日本相比仍有差距。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总裁朱频频认为科技创新与整个机制有关。他强调传统工业自上而下的模式并不利于创新的发展。企业和创投公司需要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真正解决人们最实际的问题。先进制造业包括机器人产业需要调整心态和改变模式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麦星资本和联新资本都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支持具有创新实力的科技企业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在风起云涌的创投圈,像麦星资本和联新资本这样独具慧眼、早早布局智能制造企业未来的公司并不多见。李飞女士深知其中之道:“技术的积累需要时间,我们投资的公司亦需稳健成长。”
朱频频也分享了她的观点:“模式创新能迅速见效,而技术创新则需时日。小i的成长历程中,虽经历过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起伏,甚至企业自身的融资波折,但融资难是常态。如今,《规划》的出台为机器人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众多创投公司纷纷将目光转向此领域。
对于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李飞女士表示:“虽然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有限,但其中不乏潜力股。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结合企业的优势资源,或许能在工业机器人之外找到新的突破口,例如科沃斯在商用领域的表现便十分亮眼。”
进入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是机器人企业还是创投公司,都认为在5年内突破核心技术及十大标志性产品难度极大。智能化产业的未来尚无法确定。
朱频频对此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若仍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发展,5年规划目标的实现可能性甚微。真正的关键在于营造一种创新氛围,让创新者获得回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否则,如果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轨道上运行,没有一点创新的空间,那么产业发展便会失去活力。”
谈及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李飞女士表示:“个人看来,在5年内自主突破难度极大。这不仅是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基因和工业基础的问题。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如收购或参股日本企业等,或许能为我们打开新的局面。毕竟,巨大的市场总会吸引来优秀的企业。”
生活小妙招
- 中国机器人 能否走出永远的蓝海?
- 自动驾驶五大传感器 各有千秋优劣均沾
- 未来工业装备自动化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策略发展
- 科创AI企业全景展示实力与股价关联研究报告_2
- 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纪录丨乌镇进行时
- 排气口除菌过滤器 负压消毒装置
- 制造技术迭代升级 南京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式发
- 机器补充劳动力拐点将至灵动科技抢占移动机器
- 九号机器人亮相冰雪赛事,让智慧服务开启未来
- 体育发展趋势报告冬奥遗产对运动未来影响分析
- 广东地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四大军团初具规模
- 最漂亮的女性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媳妇
- 人工智能工程师月薪多少,人工智能工程师月薪
- 高仿真美女机器人,仿真智能美女机器人
- 啥牌子扫地机器人好,哪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比
- 机器人应用领域,机器人应用领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