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
不久前,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展区内,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狗、医疗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等各类展品令人目不暇接。这场盛会不仅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巨大变革,更成为洞察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走进会场,仿佛置身于一个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之地。那些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在现实中得以呈现。尤其是那些活跃在制造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被誉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其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场盛会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果备受瞩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经过各界共同努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正从简单的搬运、上下料操作,向装配、打磨、抛光等高精度、高灵敏的精密加工场景拓展。
相关数据充分证明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应用领域覆盖了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大幅增长。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在“机器人+制造”展区,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出的7台蓝色工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们灵活地完成了一系列工艺流程,展现了高效、精准的工作能力。据了解,这些机器人已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池盒生产线投入使用。
随着人工智能、新型传感、生物仿生、新材料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机器人正不断突破极限,向复杂精密场景渗透。现在,它们不仅能完成重复性工作,还能完成更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型材切割到包装,只需400秒就能生产出一台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通过引入3D视觉、力控、AMR、5G等技术,可以精准感知工件的生产状态,实现各道工序的顺畅进行,便于后期对每一个产品进行质量追溯。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卓越表现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深入探究各个应用领域后,本次大会如同盛开的百花园,展示了“机器人+”时代的无限可能。从畜牧、建筑到深海探索与太空冒险,再到日常生活琐事,机器人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宽,其应用场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大会的焦点之下,“机器人医生”成为了热门话题。那些能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乃至太空深海中大展身手的机器人,如今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疫情的影响提升了各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无接触经济”为服务机器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在众多的机器人应用中,“机器人医生”无疑是今年的明星。从骨科手术机器人到种植牙齿的口腔手术机器人,再到帮助残障人士的外骨骼机器人,它们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医术,还在术中视野清晰度、手术流程优化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机器人医生”的出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科技魅力的“智能医学”新画卷。
在展区现场,我们见证了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卓越表现。它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手术中的颤抖问题,减少手术损伤和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据了解,这款机器人已经在全国超过150家医疗机构成功完成了近3万例手术,其临床精度达到了惊人的1mm以内。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马敏总裁用“小步快跑”来形容当前医疗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他认为,随着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技术基础逐渐成熟,医疗服务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机器人在算力、机械臂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医疗机器人在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等细分领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展望未来,医疗机器人将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它们不仅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康复,还能缓解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学习压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分级诊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医疗场景。摸高前行: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与创新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深层次的问题依然突出。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高精密减速器和控制器的成本,占据了机器人总成本的重要部分,而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国产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应用亟待加速,这不仅关乎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对增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在智慧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尚处在从0到1的初级阶段,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表示,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不足,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及增强现实导航、专用机械臂的需求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拥有原始创新,才能实现引领。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30多家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展示了他们的核心产品,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选择走上“自研”之路。国内厂商已经攻克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熊俊杰副总经理分享了一个好消息,采用国产替代后,德国与美国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进口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更佳、价格更低,且货期短、售后及时。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分析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不仅降低了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更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量的积累和应用场景的反馈,上游核心零部件产能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如今,大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占比已经超过了50%,这是国产机器人产业摸高前行的有力证明。我们期待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深入,国产机器人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生活小妙招
- 机器人正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
- 关于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报名流程都在这里
- 威图闪耀2024CHINAPLAS国际橡塑展,数智赋能橡塑新
- 天津将打造百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机器人产
- AI+3D成机器人发展新引擎,中科融合3D芯片突破卡
- 珠海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规模瞄准500亿元
- 斯坦福大学报告:机器人将以5种方式融入人类生
- 日本测厚显微镜 深度测量伟达集团
- 人形机器人赛博梦碎,资本不为想象力买单
- 2020年-物联之星-评选正式启动,超500家IoT企业角
- 扫地机器人是怎么做路径规划的?
- 冰火两重天,13家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
- 上接星辰,下抵炊烟:一颗中国AI定海针的故事
- 未来工厂什么样:让机器人生出匠心 教自动化学
- 汇寰球精粹,通世界之贸——南沙企业进博会收
- 长曜创新胡岳:割草机器人的新机遇 在庭院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