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生活知识 2024-12-23 17:47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在生机盎然的上海五月,阳光普照,黄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这里不仅是经济的繁荣之地,更是科技创新的摇篮。科研院所、研发中心与现代工厂汇聚于此,共同描绘出一幅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随着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深入,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详细介绍了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该中心正经历从“建框架”到“强功能”的重要跃升。积极抢占科技前沿,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上海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更好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的增长更为引人注目。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从2022年的1.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了24.8%。每天都有370家新的科技企业诞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更是突破了2.4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4850亿元,同比增长了21.1%。

不仅如此,上海的原始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上海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更是发表了120篇论文,占全国的比例高达26.2%。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全球创新领域,上海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中,上海—苏州集群的排名上升到了全球第5位,充分证明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这片热土正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热点地区,引领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潮流。科技创新铸就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辉煌之路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其在全球科创领域的雄心壮志。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支撑。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在这里持续增强,上海正强化对科技前沿的敏锐洞察。屈炜指出,上海正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咨询机制,制定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探索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6G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正在深化布局。

不仅如此,上海在改革基础研究组织实施方式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探索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运行管理新模式,建立以选题为基础的选人机制,鼓励科学家开展高风险但高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与龙头企业联合实施的“探索者计划”,更是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

在打造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上海也毫不逊色。聚焦人工智能、Web3.0、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和数学等基础学科,上海已组建多个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也在全力建设。例如,“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项目已开工建设,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更是于2024年5月15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些成果不仅证明了上海的科研实力,也展现了其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的崭新篇章

上海,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路径。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上海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上海方案”。

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布局实施了糖类药物、精准蛋白质图谱、人类表型组二期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23年,上海喜获硕果,新增获批4个1类创新药、181个三类医疗器械。其中,9项产品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获批上市,2个创新药更是在美国成功获批。全国生物医药最大投资额外资项目——莫德纳中国首个药厂也落户上海,全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9337.32亿元,增长4.9%。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同样表现出色。在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11款大模型中,上海占据3席。上海不断开发面向制造、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并成立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促进算力、算法、数据融合发展。2023年,上海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9项,科技支撑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并交付运营,在大飞机、海工装备、超限制造、卫星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上海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屈炜表示,上海正在加速创新过程,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步伐加快。针对大飞机制造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上海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由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市、区合力布局90余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3年,上海更是先行一步,启动建设7家高质量孵化器,成立上海“超前孵化”联盟。这一举措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转变,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转变,从孵化链条构建向厚植生态转变,加快培育硬科技企业。这样的转变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上海正在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城市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正逐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进国家赋权改革试点任务,上海市六大试点单位成功完成赋权成果共达675项,转化金额超过惊人的十亿大关,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超过十亿六千万元人民币。与此一系列动作旨在布局建设未来技术转化的枢纽,打造创新成果转化的枢纽平台。通过搭建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区域特色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向更深层次的改革迈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的成果协议金额超过了九亿五千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都在推动创新要素的汇聚融通。

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坚实的步伐和显著的成果。实施了联合攻关计划项目二十八项,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同样火热开展,持续推动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培育。值得一提的是,到2023年底,外资在沪研发中心的数量已经攀升至五百六十一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也在稳步建设中。与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正在稳步推进,首次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项目”无疑为未来的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港澳科技交流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正在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上海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在2023年,上海新增的两院院士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八位,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以上。科技金融的支持更加有力,各类科创承载区和园区也在加快发展。张江科学城正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迈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也正在建设中。这一切都在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