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革命:人工智能开启数智化坚强电网时代

生活知识 2024-12-21 12:30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近日,江苏遭遇寒潮侵袭,大范围雨雪天气导致用电负荷激增。据报道,江苏最高用电负荷在短短几日已攀升至10209万千瓦,相较于去年冬季的最高负荷增长了惊人的17.7%。这一数字的背后,凸显出江苏作为用电大省和资源小省的双重身份所面临的挑战。在全省电力需求的“尖峰时刻”,南瑞集团研发的人工智能负荷预测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系统不仅预测准确率高,日前预测准确率高达97.8%,而且为冬季寒潮期间的电力平稳有序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加快,能源电力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迅猛增长。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解放人类的重复劳动方面大放异彩,更逐渐参与到创意性、决策性工作中。电网企业正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电力供应更加清洁低碳、安全可控。

与此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电力智能化转型。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均宣布将电力作为大模型的重点垂直应用领域。它们共同构筑了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为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助力。以华为云发布的盘古大模型3.0为例,该模型能够实现企业定制自己的专属大模型,其中的电力智慧巡检应用便是一个亮点。百度文心一言打造的电力行业大模型也覆盖了电力知识问答系统、电力文档智能分析等多个应用场景。

国内电力企业也在人工智能平台上投入大量精力。国网公司建设了覆盖总部及27家省公司的人工智能“两库一平台”及通用组件基础支撑能力平台,以应对电力行业的复杂挑战。与此南方电网也打造了大模型“大瓦特”,构建了电力行业人工智能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基础平台。这些努力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更在促进数据业务融合、挖掘海量数据价值、驱动业务优化升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发、输、变、配、用、安监、基建以及企业管理等多领域都将逐步实现智能化。而大模型平台的发展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通用化、工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更广泛应用。近年来,无人机和机器人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电网设备的巡视与检测工作中,其高效运行背后是人工智能平台的强大支撑。这股新兴技术风潮正推动着电力行业的深度变革,人工智能平台和电力大模型的发展正在促进电力行业的良性互动,提升行业内密切合作程度,打通上下游企业间的壁垒。

人工智能正在让电网变得更加智慧坚强。传统电力行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引领着一场经济形态的革命。电力企业紧紧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以往,电力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分析能力不足、决策预测依赖人工等。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正在逐步改变电力行业的生态。

以江苏南京的110千伏鼓楼变电站为例,一体式轻量化声纹感知装备昼夜不停地监听着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这位不知疲倦的变电设备健康卫士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声纹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在10分钟内准确识别出多种故障并发出预警。

蒋承伶介绍,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据监测和故障识别的环节,提高分析决策的精准度,已成为电网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指导思路。无论是在传统的输电、变电、配电各环节,还是在新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都在深刻地改变着电网行业的面貌,让电网更加智慧、坚强。

在新能源领域,精准而快速的新能源装机资源、出力预测是实现能源管理和使用的关键,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国网江苏电科院利用计算机视觉和长短期神经网络等技术,对屋顶光伏资源以及实时出力进行精准预测,实现了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国网江苏电科院研发的先进辨识技术如同一位“超级侦探”。通过深度解读卫星地图,这双“慧眼”能够精准识别出全国所有潜在适合安装太阳能板的屋顶。目前,已测算出江苏省内可开发的屋顶光伏面积达到了惊人的970平方千米。

不仅如此,依托长短期神经网络对光伏出力曲线的深入分析,结合气象云图的精准数据,国网江苏电科院成功实现了对省内超过50万户、总计2300多万千瓦的低压分布式光伏的实时状态监测与预测。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全省分布式光伏实时出力估算的准确度达到了高达96%以上。

随着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电力”的运营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安全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与应用需求,人工智能的性能指标如识别率、误报率、漏报率等必须经历严苛的测试,确保其满足应用要求。人工智能的算力也必须经得起考验,满足现场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攻击手段。数据投毒、算法后门、对抗样本攻击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给电网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李宇峰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治理机制,发展稳健的机器学习理论方法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于电力领域。”

国网江苏电力设备部的付慧也介绍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国网江苏电力已经建立了输电、变电算法评估平台,对各种电力设备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严格的比拼与评估,确保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针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攻击手段,电网同样利用先进的智能算法来检测恶意活动,并在损害发生前提醒操作员,保护电网免受网络攻击和其他威胁。

国网江苏电科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网络安全督查检测工具,如程序语义智能分析模型、软件供应链开源组件知识图谱等,已广泛应用于全省信息系统入网安全检测。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漏洞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漏洞自动化识别准确率超过98%,检测校核时间缩短了60%。在2023年,累计发现并处置漏洞10万余个,为江苏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赵新冬,国网江苏电科院数字化中心的主任,他的话语充满力量与洞察。他深入剖析了数字化中心的工作重心和未来展望。他的言辞犹如画师挥毫,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数字化浪潮的前沿。

赵新冬的话语充满热情与自信,他以独到的视角解读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他谈论的内容既富有深度又不失生动,既具有前瞻性又紧密结合实际。他的讲述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叙述者,将数字化技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语言富有力度和节奏感,仿佛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激荡人心。在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数字化领域的热情与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