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革新求变之路,碧桂园迎来智能建造新时代
央广网北京报道,施工现场新篇章:山东济南碧桂园凤凰壹品项目的科技革命
在山东济南碧桂园凤凰壹品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场静默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展开。项目工程经理赵忠佳站在一台只有笔记本大小的机器人旁,展示着这台机器人的绝妙本领。这是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自主研发的测量机器人,别看它体积小巧,但采用了先进的AI测量算法处理技术,实测实量的能力令人瞩目。
赵忠佳向工友们解释道:“这台机器人能在2分钟内完成单个房间的实测作业,测量效率较人工提升2到3倍。它的3D数据测量结果更科学、精准、全面。”一旁的工友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惊叹于机器人技术的神奇。以前,检测单个房间的施工质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如今,机器人的应用大幅提高了项目的劳动生产率,节约了成本,还为施工建造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感。
在这股科技风潮中,“降本增效,智能建造新答卷”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曾预见性地表示:“未来是机器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我们将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房子。”如今,这一愿景正在碧桂园的工地上逐步变为现实。
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推出的建筑机器人已经走在了科技的前沿。截至2021年9月,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了18个省份近120个项目。累计交付台数超过400台,累计施工面积超过了惊人的400万平方米。这些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们是碧桂园在智能建造领域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展示了科技与建筑完美融合的可能性。在济南的碧桂园凤凰源著项目中,科技的魅力正在悄然绽放。裹着“紫荆粉”外衣的测量机器人,在工程师的一键操控下,精准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的每一步。项目工程经理葛建新向我们介绍,后期凤凰源著还将陆续引进楼层清洁机器人、抹灰机器人、地坪研磨机器人等共12款智能建筑机器人。它们不仅能够缓解用工缺口和成本上升的问题,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工安全的隐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同比下降1.8%,然而建筑规模却在持续增长。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看来,建筑行业需要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解决当前存在的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
在建筑工地这个复杂多变的场景下,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并不容易。博智林的工程应用测试数据表明,其研发的建筑机器人能长时间连续作业,不仅施工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还能有效避免高空作业坠落等安全隐患。
谈及建筑机器人,工程经理葛建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他举例说:“以前需要七八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只需一人操控机器人就能高效完成。清洁机器人可以24小时清洁工地,让工地告别灰尘弥漫;智能喷涂机器人最大喷涂效率可达300平米每小时,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葛经理坚信,机器人的应用将带来绿色、安全、环保、优质的施工效果,让建筑行业迈向新的高度。迭代升级,精耕细作,探索建筑新高度
智能建造,一个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博智林正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引领着这场科技革命。在碧桂园的全资子公司博智林,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制造行业的融合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为了更好实现建筑机器人在建筑工地的智能化应用,博智林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展现了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控制器、伺服器、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升级和突破,无一不体现出博智林的深厚技术底蕴。正如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严启凡所言。
机器人,被视为建筑环节的得力助手,而一个成熟的数字化应用系统,便是那个为机器人提供智慧的“最强大脑”。如何让这些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协同工作,发挥最大效能,成为关键所在。针对建筑机器人的五大核心系统——伺服、传感器、导航、视觉、软件,博智林倾注全力,实现了全覆盖的自主研发。
其中,基于模糊自适应的运动控制算法,让机器人的运动更为精准、灵活;智能视觉传感器,为机器人赋予了“眼睛”,使其能够自主识别、定位;机器人集群作业规划与调度系统,如同一位智慧的指挥官,确保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业;而建筑机器人作业仿真系统,更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为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更让博智林在全球建筑科技领域崭露头角。
置身于佛山顺德机器人谷示范区,我们被碧桂园山东区域的创新力量所吸引。这里,博智林充分利用其在全国106个区域的3000余个项目,为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场景。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再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以及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验证和应用,每一步都凝聚了博智林机器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次的数据反馈都成为他们产品迭代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动力源泉。
碧桂园山东区域济南城市公司总经理雷广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建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它们将逐渐渗透到山东区域各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实际应用场景研发的机器人将更贴近行业的需求。当机器人普遍化应用后,部分工人将转变为管理者,他们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机器人,完成多样化的作业任务,从而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智慧建造。
智能建造的新高度正体现在机器人的迭代升级中。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建筑机器人被精准匹配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并通过系统整合完成整栋楼的施工任务。BIM数字化技术作为项目的基础,让建造方案可视化,项目管理数字化。无论是哪一楼栋,其工程细节都能以平面或三维视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在数字化屏幕上。更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可以远程监控工地上每一个建筑机器人的实时状态,让它们像人类一样智慧地工作。
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土地上,碧桂园和博智林正引领着一场建筑行业的革命,用科技和智慧的力量重塑我们的未来建造方式。革新蓄势,塑造行业发展新坐标
“机器人建房子”正成为建筑行业革新的重要标志,碧桂园等企业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身处工业4.0时代,科技的力量已毋庸置疑。在碧桂园总裁眼中,智能建造不仅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行业革新,求变已成为行业共识。
尽管我国智能建造尚在起步阶段,经验借鉴相对匮乏,与之相关的产品、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但建筑业已就未来发展达成共识。如何实现从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从经济效益优先向绿色发展优先、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碧桂园积极响应科技兴国的政策号召,早在2019年初就确立了地产+机器人+农业“三驾马车”业务架构。在机器人这一高精尖领域,碧桂园投入大量科技人才和资源整合,展现出不俗实力。目前,博智林拥有超过2000名核心研发人才,平均年龄仅为30.6岁,团队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优秀人才。碧桂园还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湖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或佛山机器人学院,为智能建造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智能建造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流趋势。碧桂园等企业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引领。在科技的浪潮下,碧桂园集团以创新之翼飞翔于建筑领域的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对碧桂园赞不绝口,他表示,该集团在短短三年内,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倾注了大量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全面的研发工作,成效显著。如今,碧桂园已交付了大批机器人,走在了全国乃至全球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的前列。
自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碧桂园博智林实现了从自主研发到应用全产业链的跨越,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对于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愿景,雷广峰满怀憧憬,他表示智能建造的终极目标是使施工现场逐渐实现少人化,直至无人化施工。
在山东,受益于智能建造的政策扶持,碧桂园山东区域正积极助力山东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他们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的更多可能性,以期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更令人瞩目的是,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有着宏大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造工厂将按需生产机器人“工人”,实现机器人有序进入工地完成作业施工。产业工人将借助智慧科技软件操作并检测施工各个环节,这场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推动建筑业向现代化迈进,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