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元年,从概念普及到项目落地
2017年被誉为“人工智能元年”,公众视野内概念普及,各领域内相关项目陆续落地。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持衡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在“人机交互”和“机器与环境的交互”两个方面。2017年,苹果推出的iPhone X主打“人脸识别技术”,而在国内包括OPPO等智能手机早已借助商汤提供的技术实现了。在短直播行业中的“人脸交互”也是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一大运用,并且商汤科技已经实现了将人脸识别技术做到精度超越人眼的水平。
与商汤相比,同为主攻“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云从成立较晚,2015年4月方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独立。相较于商汤的广跨度,云从的方向更为明确出身安防,着眼金融。最初云从与公安部门合作主攻安防,2015年3.15晚会上,一名暗访记者拿着假身份证在银行顺利开户,这引起了云从的注意,开始进入金融领域。
51Talk是国内在线英语教育平台,核心业务模式是外教1对1在线英语培训。据51TALK副总裁戴云介绍,他们的产品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运用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评定级、规划学习计划及语音识别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等方面。戴云介绍“通过收集大数据,人工智能再实现‘千人千面’的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得到百分百的关注,这样学生上课会非常愉悦,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同处教育领域,极课大数据主要站在“老师的维度”,聚焦于作业采集批改与学科推荐方面。通过图象扫描对纸质作业和试卷进行采集分析,让老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打标签、梳理知识图谱,进行学科推荐。极课大数据CEO李可佳说“今年最大的突破是从精确性慢慢过渡到对学校泛格式的兼容和自动化。这是一个过程。这种引入人工智能对引擎的优化,有利于我们推进数据密度这一内部的战略。”
汇医慧影则将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相结合,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图像识别中,帮助医生寻找影片中的病灶,从而提升阅片效率。CMO高荣强表示,汇医慧影已经与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别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影像大数据平台是首家人工智能医疗平台,得到了众多知名医疗专家的青睐。“目前我们有超过800家的医院用户,其中包括200家三甲医院。”
不畏价格战,注重企业自我完善
人工智能的概念走红后,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掀起价格战甚至是免费战,比如百度率先以免费手段去推广普及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模式。对此各创业公司表示不畏价格战,更注重企业的自我完善。
商汤科技徐持衡认为,开放和免费的环境对行业整体来说大有裨益,能帮助大众从不同行业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于大数据,让人工智能服务行业,更好去执行‘1+1+X’行业生态的打造”。商汤科技一直坚持“1+1+X”的模式,即“通过最核心的最新的技术,加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包装,再跟行业做深度的捆绑”。他表示,未来商汤将致力于“把技术做精做细,让深度学习不断从云走向端,更好服务每一个人。”
云从科技的副总裁孙庆凯认为,2018年将是人工智能洗牌的一年,相对于更重科研的商汤,云从 “更实际一点”,短期内仍将集中于金融和安防领域,因为“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未来还会尝试转向航空方向的发展”。他强调,“对投资人的回报,最重要的是能生存和挣钱,所以还是真正把技术到实际的客户的需求上去”,所以云从未来会秉持“AI+行业、AI+需求和AI+场景”的原则,继续努力。
汇医慧影CMO高荣强认为,让人工智能场景化落地并且具有商业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关键在于把人工智能的整个体系有效地融入到每一个诊疗流程中。“其他人工智能公司还没有意识到,是因为他们的用户数量还不够多。我们的医院用户达到800家,需求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多数公司免费提供人工智能产品的现状,高荣强直言“免费提供确实能让人工智能的概念迅速渗透各个行业,但医疗领域相对传统和保守。免费提供的产品也会使市场鱼龙混杂,而在医疗领域最为金贵的是使用成本。如果我们免费提供好的技术的话,反而会让医疗专家不太信任。我们有好的技术,就不怕价格战。”
51Talk副总裁戴云与高荣强的看法一致,他认为学习与健康是一样的,家长不会吝啬于几毛钱而为孩子选择相对便宜的产品和服务。而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在产品上的落地运用,他说“目前我们自认为做得还比较浅,以后可能会更深入,这方面投入会更多一些。”
极课大数据CEO李可佳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些理论会存在边界概念。到达一定的时间点,理论会限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我比较在乎边界落在什么地方,以便于我们在计划的时候不回去做一些‘欲速则不达’的事情。”而对于人工智能市场上的价格战,李可佳有不同见解“当产品是免费的时候,你无法辨别用户的哪个需求是真的需求。相反,我的人工智能产品是收费的,哪怕只有五千或者一万块,但我可以确定用户的需求是真的,那我会对其进行评估甚至改进,让产品真正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