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高密度展示绿色智能技术 中国制造2025的外企机会

人工智能 2025-02-25 18:43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绿色与智能并进,打造智慧城市新时代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向绿色和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寻求发展,展现出了新的经济重点和发展趋势。

北京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这反映出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紧迫需求。与此中国各大城市也开始制定红色预警机制,表明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内陆的几大城市群如东北、中原、成渝等,正在逐步形成类似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的大城市。这些新城市的建设需求,使得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另一重要内容。

面对这样的趋势,外资企业日立制作所迅速响应。在多次技术交流会及论坛上,日立积极展示其绿色及智能技术,表明其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巨大的商业机会。通过传播相关技术,日立协助中国企业在这一战略中获得技术提升,并继续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

在日立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上,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日立凭借其在企业社会贡献(CSR)、节能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回应了中方提出的问题,也展现了日立对中国产业政策的深入理解及其顺应中国产业需求的业务调整。

日立的战略重点在于强化其在华的“绿色”与“智能”特色。从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日立看到了中国转型的机遇——从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转向基础设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融合交流。日立的全球技术实力使其能够在生产装置和IT技术两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是日立特色的体现之一。面对能源环境、食物和水资源、交通系统以及网络安全等复杂问题,日立利用其丰富的技术储备,着重从智能与绿色两方面寻找解决方案。在制造领域,日立通过其智能与绿色技术助力实现城市建设目标,并致力于扩大在华业务。

在日立的技术论坛上,《经济》记者见识到了该公司在地下管网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这一技术展示了日立如何通过智能管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日立不断调整和完善其技术和战略,以适应中国市场,并期待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更大的商业成功。

日立正在引领一场技术革命,通过其创新的四维地图系统,描绘并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这一系统不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捕捉变化,而且应对了地下管网不断演变的需求。

在日本,各种地下管网分属不同的企业,缺乏一个综合的数据库来整合所有信息。挖掘工程常常因未能充分了解地下情况而破坏其他管网,引发事故。日立正在运用智能化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对于中国在建设新城市、改造公共设施时推行的全市综合地下管廊项目,日立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日立的绿色及智能制造技术的诞生,源于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持续研发。公司创始人考虑到客户在使用最初产品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专门设立了研发部门,专注于解析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检测技术成为了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积累,日立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日立举办的技术展示会上,《经济》记者亲眼目睹了静脉识别技术、脸部识别等先进检测技术的展示。日立还开发出全球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检测精度高达43皮米(PM),能够清晰观测氢原子内部,对磁场及电池等材料的检测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技术助力公司研发出众多优势产品,其中半导体检测设备尤为突出,能够精密检测半导体的各个部件,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物联网技术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感技术。在这方面,日立的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面对中国在环保及新城市建设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日立积极向和企业展示其技术特点,致力于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也把握住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目前,日立在华员工数量已达5万人,在华企业数量更是多达182家。销售额达到600亿元人民币的日立,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中国生产和销售的贡献。在新的一年里,日立将凭借其绿色及智能技术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期待取得更大的成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