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背后离不开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撑。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中国大陆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在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以及资本投入的合力驱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国产化已蔚然成风。
在这一趋势之下,涌现出了一批如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领军企业。它们不仅自身发展迅猛,为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也在为产业链的打造贡献力量,成为推动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中的旗帜性企业。
集邦咨询的数据揭示了晶合集成的辉煌成就: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该公司已跃居我国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企业的龙头地位,同时也跻身国内晶圆代工企业的前三甲,其成就之显著,堪称新时代背景下的非典型样板。
晶合集成,作为推动集成电路国产化的先锋,其成功并非偶然。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其在通信、安防、军事、工业、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凸显了其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政策的扶持,为境内晶圆代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晶圆代工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提高晶圆代工行业的国产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国内晶圆代工行业起步较晚,但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对晶圆代工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晶合集成作为本土晶圆代工企业的佼佼者,在推动集成电路国产化方面做出了诸多有效的尝试。他们为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提供充沛产能,推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在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晶合集成也积极与国内供应商合作,降低供应链风险,进一步助力国产化的实现。
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努力。晶合集成等本土企业的带动,将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国产化的速度。随着多项政策的发布和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期待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行业在新的发展机遇中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前景璀璨,道路仍长
随着外部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内部领先企业的强劲带动,我国的集成电路及晶圆代工行业迎来了迅猛的发展阶段,展现出了巨大的未来潜力。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集成电路行业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021年,该行业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0458.3亿元。到了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4763.5亿元,同比增长了16.1%,增速远超全球水平,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0亿元大关。
庞大的市场数据背后,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集成电路的国产化程度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尽管集成电路的进口数量逐年下降,但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显示出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国产替代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特别是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下,实现全面国产化并非易事。以光刻机市场为例,国内企业的选择余地非常小。全球光刻机市场被ASML垄断,高端EUV光刻机更是达到了100%的市占率。而在国内,领先的上海微电子虽然能够生产90nm制程的光刻机,但其应用主要集中在IC的后道封装和面板领域。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我国仍有企业坚定地走在了推动国产化的道路上。晶合集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依托自身的核心优势,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整合行业资源,致力于成为兼顾晶圆代工产品和设计服务能力的综合性晶圆制造企业。他们的目标是在显示驱动、图像传感、微控制器、电源管理等领域形成四大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应用产品线。
晶合集成明确表示,他们将抓住5G、AI、物联网等市场机遇,推动晶圆制造环节的本土企业市场影响力提升,实现国内显示驱动芯片、微处理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集成电路产品的自主可控供应。他们不仅致力于提高集成电路行业的国产化水平,还将在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晶合集成已经正式开启车规级芯片代工业务,推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他们表示将发挥所能,从芯片设计、后端封测、模组方案、整车制造以及汽车芯片验证等各环节进行资源整合,构建本土产业生态圈。
晶合集成的行动展现了一个更符合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的“故事”。他们这些努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全面国产化的步伐,为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树立一个鲜明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