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概念将步VR后尘走向泡沫化
当提及今年最火热的领域,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AlphaGo的连胜战绩到Libratus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人工智能持续为我们带来震撼的惊喜,吸引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在这场人机大战的背后,各方资本也纷纷涌入人工智能领域。
据调研机构Venture Scanner统计,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955家,其中395家企业已成功融资48.5亿美元。而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创业公司,约65家获得投资,总额达29.1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层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并进入了工作报告。相关概念股受此影响纷纷上涨,人工智能板块自两会召开以来的7个交易日内明显跑赢大盘。其中,科大智能、赛为智能等龙头股表现尤为抢眼。
就在人工智能行业迎来火热的也有声音提醒需谨慎。有业界人士担心,人工智能的概念不应像VR和AR那样被过度炒作。回想起2016年,VR成为流行词汇,众多公司和创业公司纷纷投入其中,融资规模一度高涨。如今VR的发展情况如何,人们一目了然。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我们不应盲目乐观,而应保持理性的期待。
人工智能已被视为下一个IT创新时代的主轴,但我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发展,而非一时的炒作。让我们共同期待人工智能行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公司,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实际上,VR行业虽然宣传火热,但用户热情并未相应提升。众多涌入的企业,大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只能依赖融资维持生存。当资本无法看到明确的盈利前景时,便会停止注入资金。失去资本支持的VR企业,日子变得异常艰难。
其中,曾被誉为“中国手机VR盒子领军企业”的暴风魔镜,在市场热潮中却遭遇了团队的“腰斩”,其迅速的裁员速度和幅度令人震惊。从年初的备受追捧到年底的萧条冷落,国内VR产业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这一萧条的景象,无疑给VR产业的前景投下了一层阴影。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VR行业遭遇出师不利的困境,主要源于三大问题。企业盲目跟风投资过热,而后遭遇资本寒冬,难以应对。产品缺乏核心价值,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国内厂商目前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与当前人工智能概念所面临的境况有着相似之处。
目前,人工智能的市场认知大多还停留在概念和实验阶段,对于其在各行业的应用和产业化落地进度,人们的认识仍然不足。实际上,真正进入实际商业化的项目寥寥无几,市场投资也主要是跟风式的投资。如果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无法兑现业绩,必将重蹈VR概念的覆辙,陷入泡沫化的境地。对于这两个新兴技术领域,我们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投资。
人工智能培训
- 人工智能概念将步VR后尘走向泡沫化
- 2023年值得关注的3款智能家居新产品
-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如何选型 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 飞行车真的要来了 谷歌创始人投资的Kitty Hawk年底
- 3D打印混凝土有关两项团体标准10月10日起实施
- 机器人改变生活 5岁自闭症男孩与机器人成为朋友
- 新能源车真环保吗专家 生产电车要比油车多排放
- 微软CEO纳德拉 聊天机器人的未来可能在保险行业
- 中国电气装备配电自动化6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 新型诈骗盯上美国老年人 不法分子用 AI 模仿熟人
- 一个机器人大概多少钱
- 2018南京栖霞将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 每小时100吨200吨的河石碎沙机一台多少钱ZG
- 百度推出国内首个全栈自研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
- 十二五期间机床工具业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期
- 无人机助力监督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