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移动机器人规模部署时代 软件如何定义自动化最新转型
在科技与创新浪潮中乘风破浪,来自丹麦的MiR自主移动机器人于8月8日在线上举办了2022年首场行业洞察分享交流活动。这次活动上,MiR中国区销售总监张愉详细展示了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汽车、电子与快消零售三大领域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其在电子零配件、半导体及快消品仓储物流智能化等细分领域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国市场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的迅猛增长,2021年,该领域见证了高达75.61%的增长率,全年销售了72000台移动机器人(AMR/AGV)。这一飞跃不仅标志着移动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更象征着本土市场进入了工业协作机器人大规模部署的时代。
一、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1. 在电子制造业,MiR机器人通过降低营业成本,正助力该行业实现利润率的持续增长。面对行业增速的回落,电子制造业正积极寻求自动化手段来提升生产流程的精益管理。MiRAMR机器人已深入电子制造全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设备、中游模组制造以及下游品牌整机生产。典型的自动化场景覆盖了零部件运输、原材料仓库的进出运输,以及与协作机器人配合完成精细操作等任务。针对电子制造业的痛点,如生产精细化、碎片化、多元化,交付周期缩短等,MiR机器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在半导体工厂的无尘车间,MiR机器人的应用大幅降低了人员流动,确保了电子元件免受污染和损害。在韩国的半导体企业天津工厂中,两台MiRAMR机器人完全替换了人工运输资材的工作模式。它们由MiRFleet软件精准管理,严格遵循系统设置的区域运行,确保车间内的“交通管制”,严防人为错拿乱放。
3. 面对快消品行业海量订单和碎片化任务的压力,自动化解决方案成为了应对“以需定产”和多变消费市场的有力武器。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和频繁促销活动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在汽车、半导体还是制造业,甚至公共服务领域,其部署都围绕技术安全性与稳定性、机器人技术的开放性以及软件管理能力这三个维度展开。特别是在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和半导体制造等精密空间,保证机器人运行的无碰撞风险至关重要。
二、软件定义的自动化时代
除了硬件的卓越性能,协作移动机器人的自动化任务完成离不开软件能力的支持。理解“软件定义的自动化”这一观点,关键在于认识机器人软件能力的三个方面:机器人本身的操作软件、机器人车队的管理软件以及机器人软件的开放兼容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对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软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软件的管理能力成为了内部物流运输效率的关键。
在科技与创新的驱动下,MiR自主移动机器人正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引领工业应用领域迈向新的高度。不论是在电子零部件制造、快消零售、仓储物流,还是汽车制造业,协作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全面优化:人员协作、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协作移动机器人必须展现出精准且安全的执行任务能力,同时拥有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以及灵活多变的功能特性。其中,软件的智能能力将发挥关键作用。
聚焦于软件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预见柔性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协作移动机器人所要满足客户的三大核心标准——安全操作、灵活部署和精准多机协同工作,其中安全部署和灵活性可以通过硬件性能得到保障,但精准协同工作需要软件的配合才能完美实现。软件的智能化能力将赋予机器人更多智慧,使其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
面对行业日益增长的增效与提速需求,客户对协作移动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反映了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所面临的挑战。本土电子制造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应用创新型企业转型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而在快消品行业,面对疫情常态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自动化设备升级和柔性化生产的需求愈发迫切。为了应对快速迭代的产品需求和较高的吞吐压力,必须借助软件的智能化力量来实现产线高度柔性、无人仓储和智慧物流。
MiR中国区销售总监张愉强调:“软件能力是AMR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所有软件产品的进一步迭代上,为更大规模的工业部署做好全面准备。”随着软件能力的不断提升,协作移动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企业实现柔性化生产,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