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代人上电塔 让输电线路巡检飞起来

人工智能 2025-02-12 09:5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广州供电局输电线路工作室的青年团队手中,研发出了一种巡检的“神器”——无人机代人上电塔。这是一项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成果,展现了青年人的智慧与勇气。

在工作室培训基地,他们完成了名为“飞火”的无人机的设计、开模组装和调试。深夜时分,这个团队的成员仍在讨论无人机的改进方案,对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热情与执着。他们的青春,如同南网中最灵活的触角,吸取养分,绽放满园芬芳。

这支团队由萧振辉、唐志刚、符菲、吴省身、吴卓腾等“80后”青年员工组成,他们怀揣着几代输电人的梦想——机器代替人工登塔。通过自学成才和不懈探索,他们成功自主研发出输电线路巡检飞行器、喷火式飞行器以及地下行走式巡检机器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为电力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这个团队也因此在第四届“感动南网”颁奖典礼上荣获高度评价,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当选“2015感动南网”年度团队。

在供电行业,人工登塔巡检是一项极具挑战和风险的工作。线路长达7000公里的广州输电线路,北部有山、南部靠海,复杂的地理环境增加了巡检的难度。这个青年团队研发的飞行器为输电线路巡检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他们曾经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始终坚定信念,通过学习和探索,最终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登塔的梦想。其中,二代机的成功研发更是令人瞩目,实现了电力专用零部件95%自主研制,大大提高了飞行器在线路巡检工作上的实用性能。

在一次电力故障中,这个团队研发的飞行器首次亮相并成功完成任务。在雷雨的天气里,他们研发的飞行器不仅完成了巡检任务,还表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电力巡检的效率,也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和尊重。这个团队的成果不仅展现了青年人的才华和潜力,也为我们展示了电力行业的未来和希望。喷火飞行器开创世界先例

在电力线路的巡检工作中,面对挂于线路上的农用薄膜等障碍物,曾经的解决方案总是面临诸多挑战。尽管线路问题得以解决,但如何处理这些障碍物依然让人头疼。萧振辉和他的团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带电环境下清除这些隐患?贺智涛发出的指令,可谓前所未有——让飞行器喷火,且在带电环境中进行。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未曾有过先例,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团队的小伙子们不辞辛劳,经常带着机器驱车前往郊外,进行实地测试。风餐露宿,克服各种地理条件和气候的挑战,他们的身边总少不了两罐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灰头土脸的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攻克难关,确保电力安全。

燃料的选择是一大难点。柴油浓烟太多,酒精挥发太快,都不符合他们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成功研制出以汽油为主体的特种燃料,并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最佳配比。那特殊的汽油味道,仿佛至今还弥漫在空气中。

电场环境给喷火飞行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带电的高压环境中,飞行器面临着巨大的吸力。初次试验时,飞行器刚接触导线就被吸过去坠毁了。团队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研发出“两步走”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2014年6月16日,受台风“海贝思”影响,北郊站出现紧急情况。喷火飞行器临危受命,成功完成任务。以往需要停电并动用5人花费数小时的作业,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实用才是真成果,喷火飞行器的成功应用让团队成员倍感自豪。

虽然被称为“傻瓜机”,但面对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较大的输电线路工人,巡检飞行器真的易于掌握吗?萧振辉介绍,他们对班组同事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两周时间就能熟练掌握。广州供电局还组织了多次飞行器操控技能竞赛,提高了工人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性。

自2013年下半年起,输电管理所在广州地区广泛应用飞行器开展电力作业。目前全所已有各式飞行器42台。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空中巡检时长达到71460分钟,野外飞行3224架次,查找缺陷1108处。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空中作业零风险。南方电网公司正在积极推广这一成果,并计划在未来增加飞行器的数量以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萧振辉率领的青年创新团队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研究具备“鱼枪”弹射装置的多旋翼无人机。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通过空中弹射“鱼枪”将鸟巢从杆塔上清除。这一创新无疑将为电力作业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