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莞企智能车间 机器人同时应对9种产品

人工智能 2025-02-12 08:3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七月盛夏的尾声,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的浓厚氛围之中,东莞成为众多目光的焦点。就在会议召开期间,位于东莞的劲胜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吸引了数十家主流媒体的深入探访和报道。

随着高规格盛会的召开,东莞劲胜股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得到了广泛认可。除了劲胜之外,东莞的其他智能车间也在悄然崛起,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么,这些车间的“智慧”究竟体现在何处?又意味着怎样的变革呢?为此,本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这些智能车间,探寻正在莞邑大地静静发生的“车间革命”。

走进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近200台数控机床的轰鸣声响彻耳畔,而现场却仅有少数几名工人在设备显示屏前忙碌。二楼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色块与数据实时跳动,构成了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画面。参观者无不被这一无人工厂的场景所震撼。

更多的“智能”元素被隐藏在幕后的技术之中。通过传感器为机器装上“眼睛”和“神经”,利用先进软件充当“大脑”进行建模和排期。而更为神奇的是,通过对每台设备进行“心电图”检测,可以精准判断机器的健康状况。这种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才是让车间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所在。

在劲胜车间的首站,一台蓝色的工业机器人引人注目。它不仅能识别九种模具,同时生产九种不同品牌的产品,而且能够做到“一心多用”,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高超技能的实现秘诀,就在于为机器人装上了芯片,使得产品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云平台,再通过云平台下达指令给机器人。

与此“多”也对应着“省”,尤其是人工的节省。随着智能化车间的实现,工人的数量从200人锐减至不到34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下降。智能车间的特点还体现在“快”上,无论是硬件设备的加工速度,还是软件系统的反应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高速高精的钻攻中心主轴转速已经达到两万四,而且通过虚拟开发系统,整个开发周期至少缩短了三分之一。

更为出色的是,劲胜车间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双胞胎”,模拟整个实体车间,实现了快速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和产能优化。排除故障的速度也是一流,仅仅通过中控室的大屏幕或手机,就能轻松查看、处理机器故障。“我们还将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编码建成了一个包含7000多条目录的数据库,方便工人快速查找和解决问题。”陈吉红介绍道。

在断刀检测和机床体检方面,劲胜车间也实现了精准出招。通过测“心电图”,能够精准判断刀具的磨损情况,从而提前进行预判和更换刀具,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这种精准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速度,使得劲胜车间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达到了新的高度。介绍智能车间背后的科技秘密:刀具与机器的“心电图”监测

在智能车间,如同人体的健康需要心电图监测一样,刀具与机器的健康状况同样需要密切监控。想象一下,刀具在运行时的主轴电流形成的波形,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高低不一的波形构成了刀具的“心电图”。理论上,每一把刀具的“心电图”都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出现差异,就意味着刀具可能出现了问题。

劲胜联合艾普工华公司,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捕捉到了刀具发出的警报。负责相关领域研发的艾普工华公司副总经理杜俊志透露:“运行半年来,我们已经两次捕捉到刀具发出警报,并在两三天后成功预测了潜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判断刀具是否断掉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

除了刀具的“心电图”,车间的机器人和机床也有自己的健康监测系统。就如同人一样,他们也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每台机器在出厂时和经过一两年运行后,“心电图”应该保持一致。当机器生产相同产品时,其“心电图”也应该保持不变。

机床有时会因长时间工作而疲劳。为了确保其健康状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杜俊志解释说:“我们为机床设计了一套‘铁人三项’检查流程。让机器前后左右移动,走直线或圆。通过这些动作形成的心电图与之前的记录进行比对,我们就能提前准确预判机床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一系列的科技突破和创新实践,在劲胜智能车间得到了完美呈现。该车间因实现国产化而受到工信部部长苗圩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的赞誉。劲胜联合了华中数控等其他17家中国企业进行联合攻坚,成功研发出满足需求的全自主国产化智能车间装备系统。这一成果证明了协同创新在科研攻关中的巨大作用,也为莞企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