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互联着力推进新基建布局 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3月4日的会议中,再次强调了推进国家已规划好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如5G网络和数据中心方面。这一决策并非偶然,早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以及2020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传递出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重视。“新基建”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谈论“新基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一个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蓝图,其中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等领域。与传统的“铁公基”相比,这些新型基建的内涵更为丰富,覆盖的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出数字经济的特性。“新基建”所带来的机遇并非仅限于基建本身,更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的完美结合。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我国正在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此次疫情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例如,钉钉上的在线会议数量单日突破2000万场,超1亿人次参与,充分展示了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重点投资领域。5G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新基建”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例如,5G技术为交通赋能,使得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为机器赋能,催生出工业机器人、无人系统等产品;工业互联网为产业赋能,实现工业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基建”还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有效带动投资,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效益。
工业互联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战场,是推动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工业互联网全面链接工业生产中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各项先进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有效推动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大幅提升“新基建”的整体成效。目前,工业互联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新基建”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引领我们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的关键。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基建”带来的美好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迅猛扩张,其影响力已覆盖众多行业区域,平台数量逾七十。核心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已冲破六十九万台套大关,工业APP数量更是高达两千多个,细分领域覆盖超过百个。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服装家电、机械制造及能源等多个领域,工业互联应用场景不断推陈出新。这一切都得益于以数据驱动、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大数据系统,它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制造业等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是工业互联网的心脏系统,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中心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和共享各种数据资源,推动了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数据流通共享。它实现对工业领域资源的统筹管理和调配,让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这一系统的运用,加速了流程再造,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并极大地激发了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6月委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其目的是构建我国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各地区各行业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应用,从而实现各类生产资源的统筹调配。这一举措旨在发挥工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效能。
在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我们还应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的建设工作。遵循“离工业最近”的原则,在全国工业基础和信息通信基础良好的地区和行业建立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这将有助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地区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形成对工业经济和工业互联网运行的数据采集和监测能力,提高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的全面监测、感知和预警能力。这些分中心还将赋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作者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