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逐步攻克 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

人工智能 2025-02-08 11:5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近年来,中国已然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跃居全球最大市场。回溯至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2.9万台,其中我国销量高达5.7万台。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中国也将成为服务机器人的巨大市场。这一趋势获得了国际机构、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在不久前举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汇聚了众多业内顶尖人才,他们的智慧结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此次大会热闹非凡,观众人数超过6万,展览区接待观众更是突破5万。各种服务机器人让大众亲身体验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机器狗、扫地机器人以及擦玻璃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成为瞩目焦点。

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在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详细解读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态势。她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已有1.1万台工业机器人实现完全国产化,预计下半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2万台。令人振奋的是,过去我们高度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而如今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国产机器人正在逐步替代进口部件组装的机器人。徐晓兰坚信,未来的走出去靠的是机器人智能产品,只有牢牢把握主战场,提高产能,才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发布了工业机器人4大标准,这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首次发布相关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将助力行业认可,并推动这些标准成为国际技术交流的共同语言。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能更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并为国家标准奠定基础,实现与国际接轨。

不仅如此,大会现场还签署了“机器人创新合作北京共识”,凝聚了如下共识:加强国际机器人学术与产业交流,定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建立国际机器人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学术与人才水平;推进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和标准互认,普及机器人知识并推广其应用。中国电子学会与6家机构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深入技术、产业、人才、标准等方面的合作。

在服务型机器人的领域,本次大会上展示的产品与人们的想象存在一定差距。徐晓兰表示,举办此次大会的目的是为了对比差距,让企业了解国际产业情况并洞察服务机器人的未来趋势。工业机器人侧重于准确度、精度、强度,而服务机器人则更强调拟人化、仿生化、安全性,需要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情感表达、自学习与自我分析的能力。这是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跟进的过程,目前展示的产品尚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技术水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还需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在产业中试验。

至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会重蹈三十年前的覆辙?徐晓兰认为,技术的发展是产业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如果技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智能只能是阶段性的产物。三十年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够明确,产业不够清晰,因此未能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日益成熟,机器人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愈发清晰,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均拥有明确的应用方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它们在环境恶劣或存在危险品的场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以机器代人的高效执行任务方式。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与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进一步激发了机器人技术在照顾老年人群方面的需求。这一趋势预示着机器人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众多企业投身于这一领域。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工智能产品的实现成为可能。庞大的市场需求确保了人工智能不会成为一个逐渐消逝的热点。

即将到来的大会规模将更加空前。由于前期筹备工作在今年春节后才正式启动,时间紧迫,留下了不少遗憾。在明年的机器人大会上,我们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

我们将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并延长会议时间,扩大场馆规模,以满足各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将展示更多尖端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技术,为国内外的创新者和创业者带来灵感。我们将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水平,让大家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我们将完善社会资本产业,充分利用当前活跃的资本市场,形成产业公积金,以推动产业发展。我们将加强技术的协同创新,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并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当前,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将努力满足这一需求,为机器人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