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人与留人的平衡术
无锡这座制造业重镇,面临着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其中,“人”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随着工资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主们背负的担子愈发沉重。廉价且密集的劳动力流失加快,招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用工荒仍在持续。这些问题像一道道难题,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此刻的困境正是产业向长期可持续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部分。工资上涨将推动生产率持续改善,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也将使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面对这些挑战,锡商们展现了极高的敏锐与智慧。他们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替代工人的简单劳动,以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他们也非常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劳资关系,增加员工福利等措施,努力留住厂里的工人,体现了对工人的尊重和关怀。
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给员工带来生活保障的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但企业也意识到这是转型升级的契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力成本的压力,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除了引进工业机器人外,企业还在探索其他途径来降低人力成本,如将部分生产线外移至劳动力价格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无疑,未来的制造业增长压力依然存在。美国等工业强国的再工业化计划,以及东南亚国家凭借更低劳动力价格的新兴市场崛起,给无锡等制造业城市带来了挑战。无锡的企业主们还需要面对内陆地区农民工流出大省的“截流”,使得“用人荒”、“招工贵”等问题愈发棘手。
压力之下也孕育着机遇。劳动力上涨正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企业不再依赖传统的土地、人力、规模效应的粗放式经营,而是寻求市场转型和能力转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中立足。而“机器换人”正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无锡的制造业企业在面临挑战的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机遇。他们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改善员工待遇等措施,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未来,他们将继续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但无疑会坚定地走下去,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自公司启动自动化集成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超亿元,成功引进了国内外先进机器人技术共计182个,广泛应用于冲压、喷漆涂装、焊接等生产领域。通过“机器换人”,集团不仅减少了用工成本,实现了生产效率的飞跃。目前,机器人已成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完美员工”,以其高效率、高质量赢得了制造业的新发展机遇。
公司负责人兴奋地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引入让冲压生产线的效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仅仅四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仅需六秒完成,生产线员工数量也从五人锐减至一人,生产效率提升了两倍以上。这意味着一名员工就能完成以前十个人的工作量。不仅如此,这些机器人工作起来无疲劳、无需休息,且更安全、环保。在焊接领域,新日电动车引进的机器人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
走进锡城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厂房,你会被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所吸引。它们替代了搬运工人、喷涂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通常可以替代三到六个工人,节省的工资开支在短短几年内就能收回购买成本。与此和产研机构也在积极推动工厂的技术改革,鼓励企业使用智能化制造装备,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计划。
尽管“机器换人”的热潮不断高涨,但在企业主眼中,员工仍然是公司最大的财富。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趋势,一些企业主更倾向于探索“留人术”,即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建立更好的晋升通道、加强社交联系等方式来留住员工。他们认为,和谐的劳资关系同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技术创新外,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实现企业调结构、保增长的关键所在。专家指出,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发展机会,培养技术工人群体,这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经验。
一些企业则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工序、调整员工职能等方式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他们认为,如果企业能够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他们也在加大激励制度,给予优秀员工更多报酬,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