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闻联播报道的医疗机器人

人工智能 2025-01-23 14:2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近期,医疗行业成为舆论的风暴中心。从免疫细胞疗法的信任危机引发民营医院声誉受损,到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加剧了医患冲突,再加上美敦力、强生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召回事件,医疗行业的不断涌现。这些反映出行业监管的加强和产业格局的加速调整。

媒体作为信息的放大器,一方面揭露现存问题,推动各方解决;另一方面,也致力于传递有价值的医疗信息给需要的人。以医疗机器人领域为例,尽管技术前沿复杂,但大众媒体仍努力将优秀的成果带入公众视野。

在《新闻联播》的聚焦下,国内明星产品Remebot医疗机器人成为科技行业的新亮点。这档有着近40年历史的新闻节目,全国有近5亿的观众。节目组特地前往真实的手术室环境,拍摄了Remebot医疗机器人辅助的活检手术过程。在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的操作下,手术顺利完成。张教授是我国功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拥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对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的治疗有深入研究。

本次手术中,活检术式主要用于脑肿瘤、颅内炎症等疾病的定性诊断,弥补了CT或核磁的不足,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风险较小。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方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而且提高了医生的效率。

比媒体更敏锐的是资本,他们对这款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国产医疗机器人及其研发团队充满信心。今天上午,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田苗教授、Remebot的投资方雅瑞天使张瑞君等在内的业界人士来到柏惠维康,就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产业化难度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随着媒体和资本的推动,医疗机器人的普及速度正在加快。全球范围内,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周末,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的创始主席、著名专家PierC·Giulianotti教授在北京进行了一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胰头肿瘤切除手术,展示了医疗机器人的巨大潜力。目前,FDA已批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

全球其他医疗机器人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以色列的Mazor机器人公司的Renaissance手术机器人产品在脊柱外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美国医疗巨头美敦力与Mazor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设备的研发和商业化。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迅猛,史赛克等巨头已早早布局。

展望未来,随着巨头的介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国产手术机器人前景可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2014年已壮大至近2556亿元的总规模。进口医疗器械在市场中占据显著地位,其中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被外国厂商占据,进口金额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40%。面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强势竞争态势,国产医疗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受到了的高度关注。

国家政策层面正在大力扶持创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也正逐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滥用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为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铺设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

国际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在国内,首个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的诞生与国外的起步时间几乎一致,但在产业化步伐上相对较慢。回顾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重要里程碑:

在1997年,国内首个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成立,由北航空航天的王田苗教授与海军总医院的田增民主任合作开展临床手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科技部重大专项等任务,最终发展出今天的Remebot。

在不久前,由国家“863”计划资助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成功研制,并通过了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验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也成功完成了三例使用国产机器人进行的手术。这些手术使用的是由天津大学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标志着国产医疗机器人在临床手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这个行业里,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运作都至关重要。随着资本的注入、行业关注度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本土企业如果能快速发展并保持稳定,便有机会在本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拓展海外市场。凭借丰富的临床案例支持和持续的研发能力,它们将为“中国智造”注入新的活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