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由内向外拓展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明星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家,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生产线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特别是在山西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身影尤为活跃。它们不仅仅服务于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更在智能制造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种机器人正在大展身手。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等多款机器人共同协作,使得生产过程自动化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熄灯工厂”,更是实现了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到智慧物流的完整生产流程自动化,这是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典型案例。随着这些先进案例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山西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机器人的重要性,并逐步引入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高强度、高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这也反映出山西省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产业基础正在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虽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部分人对就业问题的担忧,但实际上,机器人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替代一些复杂、繁琐的劳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用工荒问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在机器人产业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正是这样的挑战激发了更多像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的创新精神。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其产品还远销海外,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中国庞大市场的深度挖掘和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凭借着丰富的数据库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些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自己的位置。这些企业不仅仅是在“用”机器人,更是在“造”机器人,他们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不断提升山西乃至我国机器人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力。这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突破,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它们正在改变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推动着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工业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制造业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缑岳松手持地图,标注之处揭示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式客户故事。这些客户的工矿条件各具特色,如神东榆家梁煤矿的超大皮带宽度、青海海西煤矿的高海拔挑战以及缅甸曼德勒煤矿的极端高温环境。面对如此多样的极端条件,我们在研发产品时并未预见到所有可能,但面对客户使用产品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并未退缩,而是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服务了这些里程碑式的客户。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也让我们公司达到了新的高度。
2018年,我们得知我省有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政策,只要参与海外展览即可获得补贴。我们的首站选择了智利,那里的铜矿丰富,输送带需求量大,我们的展位大受欢迎,当场就有客户订购了两台设备。
李森对戴德公司的发展深有感触,他强调两点:一是掌握关键技术的必要性,二是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山西省的机器人产业既要立足本省优势产业,也要放眼国际,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将产品推向全球,以此引领山西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集聚科研、产业、市场资源和优势,助推山西机器人产业发展》一文深入探讨了国产机器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山西机器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山西机器人产业区域的自我拉动优势,整合现有力量,建立研发机构,凝聚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拥有市场、投入、资源的优势,但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研发人才的培养。
在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师生们正为机器人比赛设计作品。他们正在设计的全地形应急保障机器人能在非结构环境下工作,搭载高科技设备,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学院还与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合作,共同搭建机器人研发平台,致力于工业领域机器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机器人工程专业是该校新增加的专业之一,学校为此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和实践基地,旨在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路径,为机器人事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李森强调,机器人领域作为中国制造的重点之一,需要在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突破技术瓶颈。山西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集合省内的科研、产业、市场等资源和优势,助推山西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我们的共同期盼。
本文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由本报记者李林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