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证飞行谁来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曾经仅在反恐新闻或军事素材电影中亮相的无人机,如今已经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短短几年间,中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5年的约8亿元飙升至2016年的32亿元,预计到2019年更是将突破240亿元,四年间市场规模增长达30倍。这一速度令人惊叹,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无人机的普及,打开了新的市场大门,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年中,中国的无人机数量已超过2万架,相对应的持证无人机飞手数量却仅有2142人,这意味着约90%的无人机飞手在“无证飞行”。尤其是一些著名品牌的销量更是突飞猛进,比如大疆在天猫平台的销量从2013年至2016年已超7万架,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随着无人机在婚庆、航拍、广告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纠纷也屡见不鲜。在河南新乡,不少商家利用无人机作为婚礼现场的亮点,然而这也导致了伤人事件、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缺乏专业使用和维护知识,使得商家和个人在使用无人机时往往仅凭说明书的简单指引进行操作。
无人机的升空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也给人们的隐私安全带来了挑战。一些市民在拍摄时可能无意间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无人机在公共空域的出现也给民航安全带来了威胁。去年在成都双流机场发生的无人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各地警方对无人机的监管越来越重视,然而具体如何管理却仍不明确。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到市民关于无人机的投诉,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处理起来往往感到捉襟见肘。
面对这一现状,无人机的监管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按照相关规定,民用无人机尤其是重量超过7公斤的无人机,需要取得并报批飞行计划。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无人机飞手都是“无证飞行”。为此,一些地区已经开设了无人机驾驶培训中心,培训内容包括无人机原理、系统组成、民航法规、航空气象、飞行环境等理论知识,以及模拟飞行、无人机拆装、维护、维修和保养等实际操作。
面对这一新兴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加明确的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和培训力度,确保无人机的安全使用,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在探寻天空的新领域,无人机技术正成为新的焦点。如同驾驶汽车需要一样,无人机考试同样严谨细致,分为科目一和科目二,并伴随理论考试。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无人机操作者,要想通过这一考试也并非易事。通过考试后,你将获得在蓝天中安全飞翔的资格。
周扬,培训学校的主任,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无人机的重要性。除了基本的飞行技能,机长还需要掌握如何申报空域、制定飞行计划等复杂流程。通过培训,你将理解航空流程,并在人员密集区域做出是否执行任务的判断。这一决策需经过深思熟虑,并最终由空军批准。培训周期通常为三周,但鉴于其专业性和深度,培训费用相对较高,根据飞行基础不同,报名费用在9000至15000元之间。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航拍摄影爱好者以及寻求新技能的大学生踊跃报名。
随着无人机价格的亲民化,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无人机飞行的行列。无论是进行航拍还是其他应用,拥有一台无人机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赵德明,苏州一家无人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报名学习的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张朝阳,一位持证飞手,向我们揭示了当前无人机飞行的现实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个人和机构存在无证“黑飞”的现象。按照规定,7公斤以上的无人机操作需要考证,这涉及到气象知识、飞机机械常识以及飞行基本要求的学习,最后还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苏州已经设立了相关的授权培训机构,但在众多的爱好者中,真正持有证书的飞手仍是少数。考核的核心在于要求学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飞行满足一定时长才能拿证。
按照现行规定,无人机从业者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循民航文件规定的运行与飞行规则。过程受到严格的监控并具备可追溯性。持证的飞手依然很少,张朝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无人机驾驶证的考取成本较高以及考试机会的稀缺性。AOPA考试的费用相对较高,许多人因为价格因素而放弃了考取执照的念头。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于专业飞手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要想在这片蓝天展翅翱翔,不仅需要精湛的飞行技能,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天空的新领域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