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部分产业转型向内地转移 外来工还稳得住吗

人工智能 2025-01-22 12:5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东莞添翔服饰公司工作的广西籍员工李桂军,已经在公司辛勤耕耘了五年。最近,他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包”——通过公司渠道,他的孩子成功申请到了在本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李桂军表示:“我一直希望能在东莞扎根,既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又面临民办学校高昂学费的负担。这个好消息让我喜出望外。”

添翔服饰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监张碧玉透露,为了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东莞市万江区每年为公司提供10个名额,让户口不在本地的随迁子女也能入读公办学校。这一举措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不仅让公司的员工们感到欣慰和稳定,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福利待遇吸引力。

如今,珠三角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已经逐渐趋向稳定。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浮躁和动荡之后,大多数习惯于沿海城市工作和生活模式的务工人员都选择留下来。与此珠三角各地的和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人才红利”,通过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和留住外来务工人员。

以东莞为例,截至今年4月,全市企业登记用工人数为530.59万人,相比2015年底略有下降,但整体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今年春节后的招工形势甚至比往年还要好,缺工现象有所缓和。据该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的企稳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东莞的用工总量仍将维持在高位,并以普工为主,同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尽管有“逃离”的声音伴随着东部经济增速的换挡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珠三角的经济走势并未像人们最初预想的那样悲观。张碧玉感受到了一种明显的动向:随着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一些异地务工人员也随之回流。“逃离”并未成为主流,外来工队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后逐渐归于平静。

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记者遇到了一些曾回家发展但后来又选择回流的外来工。他们表示,虽然内地的工作机会在增加,但在企业管理、待遇等方面与沿海地区仍存在差距。其中一位管理人员因为尝试实施在东莞学到的奖惩制度而被本地员工告状,最终遭到老板的批评。

根据广东人社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入粤的总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专家表示,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选择因素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情况,家庭原因、职业规划、生活理念等个人因素也在起作用。

在珠三角的制造业城市如佛山、东莞等地,“机器换人”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像郑章腾这样的“90后”产业工人通过转型和培训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机器换人虽然减少了部分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类型。像郑章腾这样的工人从繁重、脏污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转岗为技术人员,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升级。而那些被机器取代的工人也迅速被其他企业吸纳消化。即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和挑战,“机器换人”也在推动整个就业结构的升级和改善。东莞市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奖励政策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从珠三角的发展脉络来看,“机器换人”和压减低端产能的趋势并未引发明显的失业现象,反而推动了外来工就业结构的升级。

珠三角的制造业,已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不少外来工从原本的小厂流水作业走向了技术工人的岗位。与此服务业在广东的崛起也为外来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广东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50%,成为了吸引大量务工者的新领域。以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随着O2O营销模式的兴起,用人需求也相应增长。

“90后”外来工更倾向于自我创业,在新兴企业中寻找机会。随着国家政策对创业的鼓励,新兴企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其用人需求不仅稳步上升,而且增幅显著。

为了稳定外来工队伍,和企业都在积极行动。通过降低公租房租金、扩大教育资源的举措,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珠三角城市也在逐步改善公共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企业也在努力提升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尽力满足员工的需求。对于“90后”工人的管理问题,企业更是采取了灵活上班制度、为他们设计职业规划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就业稳定性。

企业也反映出现有的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一些人力支出并未转化为员工的实际利益。对此,专家指出,应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制度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者技能提升。只有经济转型,才能带动就业向高质量、高水平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外来工与企业的互动关系愈发紧密,共同推动着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