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关键词解析2017年工业自动化 工业物联网
在探讨物联网平台的演变历程时,2017年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这一年,工业物联网平台从一种独立的存在迅速转变为一场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就在这一年的南京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控的创始人褚健教授公开发布了公司未来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这是一个在物联网平台上颇具影响力的事件,标志着物联网平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物联网平台的赛道上,几家巨头已经崭露头角。首先是GE公司推出的Predix平台。这个平台最初是为大型设备如引擎、汽轮机及核磁共振等提供服务的软件平台,专注于对这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Predix平台的四大核心功能包括安全监控、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云技术应用及移动性,它为工业设备提供预测性维护,从而减少了停机时间。
紧随其后的是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这个平台作为平台即服务(PaaS)的典范,能够实现全面的系统集成和数据融合。在工业互联层面,它通过MindConnect工具盒子实现了设备的快速连接入网。MindSphere还融合了数据分析技术,整合了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技术和应用,帮助用户整合、保密传输和分析感应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西门子还推出了工业版APP应用商店,提供多种应用工具来提升设备和工厂的效能。
ABB推出的ABB Ability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平台。该平台是数字化战略的一部分,致力于从设备、边缘计算到云服务的跨行业、一体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设备层,ABB拥有庞大的装机量作为基础数据支撑。边缘设备负责数据采集,云平台则进行高级优化和分析。目前,ABB Ability已经包含了多种解决方案,涵盖了资产管理、流程控制、远程监测服务以及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施耐德电气推出的EcoStruxure平台也不容忽视。新一代EcoStruxure平台基于物联网的系统化架构,实现了所有产品和设备在这个平台上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大规模部署。这个平台已经承载了施耐德电气数字化的野心。
这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从实现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入手,通过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来实现过程的优化控制,进而推动智能工厂的构建与实施。它们在工业控制层面展现出的强大功能和应用潜力表明,物联网平台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等待我们去发现。自2007年以来,施耐德电气携手9000家系统集成商,成功部署了450,000个EcoStruxure系统,展示了其在互联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
聚焦视线到艾默生的Plantweb。这个全球首个基于现场的数字化工厂架构,自1997年诞生以来,不断进化。到2016年底,艾默生推出了扩展升级的Plantweb数字生态系统。它的数据层全面感知工业运行状态,而安全层则解决了传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问题,通过应用网关实现异构设备的互联和数据接入。应用层集成了设备监控软件,能分析优化设备的健康状态、运营绩效和能耗,并提供了移动应用及远程服务。
中控的supOS是集工业大数据全集成平台、工业智能APP组态开发平台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操作系统。它的云、企、端三层统一架构,为实现管控一体化交互提供了可能。中控在过去的25年中,通过技术沉淀和一万多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二万多套系统的实施维护经验,为supOS操作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目标是以企业实现工厂区域的信息全集成为突破口,搭建全集成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霍尼韦尔将工业物联网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工业物联架构由下至上包括实时感知层、数据连接层等多层次。感知层面,霍尼韦尔拥有多样化的传感元器件和智能设备。在数据连接和分析应用层面,该公司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应用。
还有业界知名的ProfiCloud和KUKA Connect两大平台。ProfiCloud技术支持PROFINET用户实现底层设备的安全、快捷互联互通。而KUKA Connect平台则将库卡的机器人及相关工业产品接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机器人的性能优化。
云互联时代,单一的物联网平台很难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各平台都在不断进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论是施耐德电气、艾默生、中控、霍尼韦尔还是其他参与者,都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ABB公司在多个场合宣称,未来的物联网世界将迎来一种名为“互联云”的应用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同的物联网平台将跨越界限,实现互操作、互联互通。当应用程序接口(API)与数据格式相互兼容时,各大平台的解决方案将无缝对接,共同构建一种无缝衔接的物联网环境。想象一下,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我们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