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骤热 有何门道 考生填志愿经过仔细考量吗

人工智能 2025-01-16 18:00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今年高校本科招生填报志愿的落幕,人工智能专业无疑成为了热门焦点。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高校纷纷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甚至全新建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这一趋势背后,究竟是对紧缺人才的刚需培养,还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从呢?

关于人工智能,它作为复合型学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校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至2030年,高校将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这一计划,被视为缓解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的关键举措。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可以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当时,该专业以“试办”的身份进入高校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专业在高校的布局逐渐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如在北大、清华等顶尖学府开设“人工智能学堂班”;在相关普通专业中增设人工智能培养方向,如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将相近专业重新组合或单独规划,独立设置新的“人工智能学院”。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众多高校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机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一些高校如华东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高校不仅设立了新的学科和专业,而且已经开始积极培养具备计算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能力的人才。他们致力于在脑认知科学、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培养具备复合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

高校的举措背后反映了对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和对行业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该校通过长期在脑机接口、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济大学则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和新工科建设。这些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将围绕“智能”中心,以感知和自主智能为特色展开教学和研究工作。

开设一个新学科和专业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样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相关的领域。除了师资水平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尽管如此,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并注重与国际合作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受到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正深入依赖基础研究催生高新技术,甚至颠覆性技术。当前人才供需的严重失衡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大挑战。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的培养成为关键,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将为“硬科技”发展提供动力。

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科技行业的首轮融资总额在国家的持续驱动下,早已超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占据总金额的近半壁江山。预示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就业岗位也将大幅增长。

人工智能专业的火爆程度令人猝不及防。高校招生数据显示,该专业已成为热门选择。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顶尖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此领域表现突出。高科技巨头企业纷纷争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尤其是博士毕业生,其起始年薪十分诱人。

教育部针对人工智能等新增专业已提出明确要求。高校需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和管理,突出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条件合理控制招生计划。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济大学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不仅增设人工智能专业,还启动相关高峰学科建设,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传统学科,并衍生出新型复合型专业。

除了人工智能,电竞、大数据等专业也备受关注。专业的增减不只是学校的自主行为,更是受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我国的相关管理规定强调,高校设置专业应适应国家和区域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教育需求。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一大难题,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缺乏力度。前置评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严格把控新专业的上马。

记者王蔚等指出,高校在专业管理上更注重日常评估检查,但对上马新专业的前置评议容易走过场。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新学科、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校需更加审慎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确保适应市场需求并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期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