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进入教育 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在2011年诞生的科幻小说《玩家一号》中,描绘了一个名为OASIS的虚拟现实世界,它不仅是娱乐的场所,更是教育的新天地。在这个未来的反乌托邦国度里,主人公Wade Watts虽然身处荒芜的俄克拉荷马市郊,却能在虚拟学校中体验前所未有的学习之旅。他的老师引领他们进行各种震撼心灵的实地考察,从人体构造到古老文明的探索,都能在一瞬间跨越时空实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现实中的任何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消费级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VR的概念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的专属。几款高质量的头戴显示器已经足够逼真,让用户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之中。与传统的教育相比,VR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许多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VR设备和相关技术融入教学中。
在工程和建筑领域,VR技术的应用尤为明显。学生可以通过戴上头盔设计和操作虚拟的建筑物,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副教授Conrad Tucker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工程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亲手组装、旋转和拼接虚拟物体。他们的目标是实现真实的细节再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
这种沉浸式学习的潜力得益于飞速发展的游戏产业。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模拟真实的环境交互,甚至物体的落地和物理反应都能逼真地体现出来。教育工作者如Tucker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在VR环境中学习是否比在传统课堂上更有效?是否会因为缺乏真实交互而削弱某些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合作?
新一代的VR头盔刚刚进入市场不久,学校也刚刚开始接触这种新技术。根据一份来自美国德州大学的报告,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教学环境中确实能学得更好。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也进行了一次完全VR化的课堂尝试。学生们坐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通过VR Chat应用聆听讲座,虽然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反响普遍正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挑战,例如学生无法在做笔记的同时保持对虚拟环境的专注。
虚拟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于它能更积极地调动大脑的各种感官。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主导型,都能在虚拟环境中发挥最佳的学习能力。例如,Dassault Systèmes公司已经构建了一个诺曼底登陆时的“桑葚港口”,并和哈佛大学合作构建了一个古埃及吉萨平原的3D模型。学生可以通过挖掘这个古迹的考古学家带来的照片和速写进行探索学习。在人文学科领域使用VR技术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争议。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VR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谈及人文学科的学生,他们的大部分时光仿佛沉浸在深邃的文本世界中,对古老的故事如《贝奥武夫》进行剖析。目前尚难以想象虚拟现实(VR)技术如何为阅读这部有记载的最早英国文学作品带来额外的体验。对此,Glenn Gunhouse,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位艺术史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VR技术富有魅力,但它也存在误导用户的风险。”他进一步解释:“例如,我们重建一个已失落的古迹,虽然可以为用户带来仿佛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但这仅仅是虚拟模型,而非真正的实物。”
为了使学生在探索古埃及遗迹蒙娜之墓时不被误导,Gunhouse设计了一个带有切换功能的虚拟模型。学生可以通过Oculus Rift进入这个古迹,通过遮挡与显示的功能来明确分辨哪些部分是重构的。Gunhouse的愿景是为整个电脑实验室配备Rifts,尽管这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至少1700英镑(约合人民币16,000元),包括头盔和高端电脑。Tucker认为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
尽管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相当广泛,但Tucker认为VR的未来仍然取决于游戏的开发,而不是在教学上的应用。“我不希望VR成为过眼云烟”,Tucker表示,“如果它在娱乐行业无法立足,那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将失去话语权,这无疑是巨大的遗憾。”尽管完全基于VR的校园在小说《玩家一号》中有所描述,但在现实中,仍有人认为VR技术能帮助大学优化空间利用,把真实的实验室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学生。一些重复的物理实验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完成。尽管如此,人们仍不禁思考:学生在VR环境中是否会失去真实人际交往的教育机会?对此,Tucker和Gunhouse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并非花费在课堂上,而是用于培养其他能力,如社交技能。Gunhouse甚至认为未来在VR中也能体验到真实的社交互动。
《玩家一号》的主人公Wade在网上聊天或交朋友时毫无障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Wade的经历似乎暗示了过度依赖虚拟现实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否定VR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相反,我们应该审慎地看待其优缺点,合理利用这一技术来优化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