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

人工智能 2025-01-14 19:3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广袤的农田上展翅高飞,成为农业高新装备中的璀璨明星。它们精准施药、节水节药、省时省力,在短短几年间便涌现出上千家无人机制造和服务企业,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农业植保环节长期存在的“打药难”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植保无人机的前景更是广阔无比。

在新疆的广袤棉田上,极飞科技总经理彭斌亲眼见证了植保无人机的高效作业。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棉花田中喷洒脱叶剂,作业效率极高,相当于60个劳动力的同时作业,大大节省了农村劳动力。不仅如此,植保无人机还能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资源。

我国农作物植保的农用飞机发展迅猛,新机型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果树、棉花等多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作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在服役的有人驾驶农用飞机约130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新疆地区。而自2012年以来,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更是逐年加速发展,产品种类繁多,至2018年底,国内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已达3万多架,预计2019年底,拥有量将超过4万架。

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的欢迎是植保无人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水平低,施药技术落后,很多地方仍然依赖人工背负式喷雾机械或机动喷雾机械作业,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作业人员中毒、伤亡事故。植保无人机的推广使用不仅能有效减少这些事故,还具有节水省药、不伤农作物、便捷高效、调度转场方便和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的显著优势。

中央的大力扶持也是驱动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的强劲动力。从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近年来的相关试点政策,无不体现出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植保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许多利空因素。大疆农业的公关经理樊文泽认为,目前植保无人机市场各个要素还不完善,市场生态远未成熟。飞防植保知识的普及、销售与服务渠道建设、植保队商业模式的建立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周期运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植保无人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深圳的高科新农到声名赫赫的大疆农业,再到极飞科技等领军企业,它们都在不断投入研发,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企业生产的植保无人机不仅具有高度的自主导航和精准施药能力,还能在复杂环境下稳定作业,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贡献着巨大的力量。近年来,植保无人机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显著增加了对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的技术研发投入。基于大田作物植保施药全自主规划航线飞行作业的成熟应用,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技术如精准定位、避绕障碍、仿地飞行乃至夜间飞行等,在植保无人机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技术不仅增强了植保飞机的安全性功能,还大大提高了植保无人机的环境条件适应性。

杨林指出,“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尽管标准规范的建设至关重要,但绝不应成为限制企业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持续改进和提高农用无人机产品性能及智能化水平的障碍。”

作为新兴产业,植保无人机无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确保这一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企业的通力合作。当前,国内植保无人机市场虽刚刚起步,但已经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一些不良现象如价格战和大载重无人机发展误区等,已经开始对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避免价格战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随着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已经开始了价格竞争。植保无人机的价格从十几万元降至五六万元甚至更低。这种持续的低价竞争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提升,还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开发大载重无人机的趋势也需谨慎对待。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主要以中小型电动机为主,受限于药液添充和电池更换的因素,载药量一般在15升左右。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过分强调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时间。这种大载重无人机更适合北方大面积田块,对于全国大部分中小田块并不实用。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需求和技术可行性,避免走入误区。

对于植保无人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无疑是重要趋势。业界普遍认为,植保无人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机,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工具和智慧农业装备。通过利用农业物联系统,植保无人机可以辅助生产决策、科学管理农田,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可追溯。当前,植保无人机已经具备了遥感+施药的功能,可以实现精准/变量施药、快速分析诊断农田信息等先进功能。企业在推动智能化的也需要重视植保无人机最基础的功能,如除草、杀虫、施肥等,确保能够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记者 刘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