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走出一个机器人军团
标题:《用工荒撑起一家机器人巨头——节卡机器人的崛起之路》
随着制造业招工难问题的加剧,“用工荒”现象正撑起一个IPO。在这个背景下,节卡机器人凭借其创新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成为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股新势力。
近日,证券官网披露,节卡机器人已同国泰君安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进程。其出色的表现无疑预示着国产协作机器人的新时代来临。
节卡机器人在MIRDATABANK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16,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作为一家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节卡不仅活跃在车间里,还将未来业务拓展到了路边的咖啡店等领域。
这位80后创立的机器人独角兽,其成长历程引人瞩目。创始人李明洋通过对加工制造业的深入观察,发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潜在商机。在结识了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朱向阳等教授后,他了解到智能机器人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014年,李明洋与教授们共同创立了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孵化器。成立当年,节卡机器人为乳制品行业打造了礼品箱牛奶智能化包装系统,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随后,节卡机器人为多个行业提供了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包括纺织、汽车制造等。
节卡机器人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立的两个研发中心,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些研发中心在机器人硬件和人与机器人的互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节卡机器人研发了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包括协作机器人、超智能的All-in-one共融系列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可应用于11大领域,遍及多种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节卡机器人还成为了丰田汽车的全球供应商,赢得了世界一流企业的尊敬。
如今,节卡机器人在汽车产业和3C个人消费类电子产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成功赢得了众多大客户的信任。这帮助节卡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节卡机器人之外,上海交大还培养出了多个机器人独角兽。这充分展示了上海交大的机器人技术实力和创业孵化能力。
节卡机器人的成功是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创业精神的完美结合。随着协作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节卡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节卡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更多的奇迹。
提及上海交大,不得不提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杰出贡献。在这里,涌现了一批批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创业故事成为了业界的佳话。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其中三位优秀校友的创业历程以及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趋势。
英才辈出】
张峻彬,这位上海交大90后硕士,是大疆教父李泽湘的爱徒。自小便对机器人充满浓厚兴趣的他,在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中荣获金奖。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他继续深造于上海交通大学,并于2016年创办云鲸智能,推出了扫拖一体机器人。如今,他的企业已成为机器人赛道的明星独角兽,估值超过百亿元。
同样在机器人领域有所建树的还有润迈德的联合创始人霍云龙和微创机器人的董事长孙洪斌。两人均毕业于上海交大,并在机器人赛道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润迈德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而微创机器人则是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除此之外,上海交大还有许多校友的创业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如眼眶手术机器人、精劢医疗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涌现。
机器换人的革命】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涨等问题,机器替代人力已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尤其协作机器人,以其轻便、灵巧、易于操作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与人协同作战。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有体型小、部署灵活、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下安全地与人类直接交互和接触。
更重要的是,协作机器人在帮助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明显。其单位小时成本远低于人工成本。据《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显示,近两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根据IFR的数据预测,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需要近300万台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
除了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在服务业同样大有可为。如今,基于协作机器人的炒菜、送餐、冲咖啡、按摩等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尽管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人充满期待。一旦成功,那将是一个远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
结语】
上海交大的校友们在机器人领域的杰出贡献,无疑为我国的机器人行业树立了榜样。而机器换人的革命,已悄然来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涌现,为我国的机器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