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景气高企 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自重庆文理学院的首批机器人职业教育学生诞生以来,他们的职业道路就如同这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一样,前景无限。回溯到四年前,廖海波和张有博等人成为该学院较早接受机器人教育的本科生,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不仅源于他们对一个新兴领域的热爱,更来自于就读一个有前瞻性的专业。彼时,重庆文理学院在机电工程专业中开创了机器人方向的职业教育,尽管在国家专业设置中尚无专门的机器人类别,但这群有志青年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这一领域。
现如今,机器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崛起,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就在重庆文理学院所在的永川区,举办了盛大的机器人博览会,这一盛事无疑为机器人职业教育的繁荣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个博览会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也昭示了机器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廖海波作为重庆固高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结构工程师,入职仅半年就已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在一次为一家生产户外灯具的公司设计点胶机机器人的任务中,他和团队成功完成了设计。相较于人工操作,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效率,使得点胶时间由原本的120秒/个缩减至50秒/个,工人不再需要承受过大的压力,每台机器人由一名工人管理即可。这样的成果充分证明了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和机器人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张有博则是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一员。他与三名同学在公司实习后因其出色的表现被公司留下。广数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年产销数控系统连续十年全国第一。张有博和他的同学们在公司中迅速成为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评价。他们的成功背后是他们在学校接受的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对机器人行业的热爱。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机器人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之一。机器人产融战略顶层设计专家罗百辉表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于像廖海波和张有博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选择了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他们的未来如同这个产业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活力。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机器人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那些如同廖海波和张有博一样接受机器人职业教育的孩子们将会在这个行业中大放异彩,他们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透过重庆这一城市的发展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机器人技术的崛起,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潮中,人才的渴求也愈加显著。不仅是机器人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企业在激烈寻找人才,那些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也同样急需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管理和维护这些智能设备。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万萍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强调:“机器人用户单位同样存在旺盛的人才需求,‘使用、管护机器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一需求在重庆文理学院的学生身边尤为明显。
重庆正向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高峰迈进。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之一。这一雄心壮志的背后,是重庆市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去年的博览会上,传达了这一重要信息。与此重庆已经明确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列为未来大力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在永川区,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繁荣景象已经显现,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国内最优秀的产业聚集区之一。这为当地的机器人职业教育带来了春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庆文理学院作为机器人职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他们强调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学院投资巨大,建立了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起点的、真实的培训平台。他们整合了多个领域的专业老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他们正努力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势、满足企业需求的机器人技术人才。不仅如此,学院还积极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共同建立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基地。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无疑为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如今,该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近一半,这为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上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此,重庆固高公司的总经理王军先生表示赞同:“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满足公司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也日益显著。像重庆文理学院这样的教育机构正积极与企业合作,努力培养出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机器人技术人才。这种紧密的合作与深入的行业对接为我们展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