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能像高铁一样突围吗

人工智能 2024-12-13 10:1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各路资本的竞相逐鹿,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随之而来的泡沫化趋势也引发了业界的担忧。常州金石机器人的创始人刘金石却显得信心满满,他坚信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研发能力将为其赢得市场优势。

传统关节机器人需要依赖高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其中,高精密减速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占据了一台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成本的30%甚至更高。这一市场长期被日本企业纳博特斯克所垄断,其产品价格高昂,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

金石机器人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主攻桁架机器人,这是一种适用于金属加工类数控机床自动化和重载高速搬运行业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在这种技术路线下,高精密减速机并非核心零部件,公司可以免于受制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

金石机器人作为成立近7年的企业,如何突破国外高端品牌的长期占据的市场,真正跨越盈利障碍,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实现盈利。这也是许多国产机器人品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国产品牌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仍然较低。部门期待通过推动自主创新,让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与高铁技术集中在几家大企业手中不同,机器人领域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井喷式增长,“机器换人”成为当下制造业最热门的话题。尽管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但在机器人密度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工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目前在中国制造行业中,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按照中国机器人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50台以上。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中,掌握话语权的是“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这些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厂商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特别是在高精密减速机方面,中外品牌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

除了积累时间外,另辟蹊径的技术路线也是国产品牌突围的一个现实选择。金石机器人的例子表明,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国产机器人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机器人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谈及金石机器人,其创始人刘金石所描述的桁架机器人确实独树一帜。与常见的关节机器人相比,桁架机器人拥有独特的技术魅力。刘金石明确表示:“在桁架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我均有掌握,甚至某些技术连国外都没有。”其中,最核心的导轨技术,最早源于战舰应用,对稳定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二十年不变形是基本准则。这种高级导轨材料,即使向德国人寻求购买,也往往遭到拒绝。

金石团队并未因此退缩。经过六年艰苦研究,从购买成品、分析镜像、制作原材料,再到热处理环节,金石团队一一攻克难题。拼接而成的导轨,要求无接缝、无累积误差,难度极高。但现在,他们已成功实现长达200米的拼接。

传统关节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刘金石指出,关节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大多在300公斤以下,而桁架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超大的负载能力,最大可抓起4吨的重物。目前,全球范围内,瑞士的厂商能做到负载2.5吨,德国的利勃海尔能做到1吨,而金石机器人则已实现4吨级的负载。这样的能力,使得金石机器人在实现柔性生产和无人工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刘金石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无人工厂愿景:“在生产环节中,从原材料搬运、上线、出线、检测到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一个人工都没有。”

绕开竞争激烈的关节机器人领域,主攻桁架机器人,在刘金石看来,是国内品牌最有希望赶超国外品牌的领域。他认为,国外虽然在技术积累上有优势,但在工程实现方面并不强。与此相反,金石机器人在工程实施方面表现出色,项目周期短,效率高,是系统工程领域的强者。

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担忧。很多企业以集成组装生产为主,停留在模仿和简单集成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很多国有品牌附加值不高,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是进入机器人行业的门槛其实很低,很多技术都可以外协采购,导致很多企业只是简单组装机器人。对此,常州铭赛机器人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寻求市场容量大、技术壁垒高的领域进行深耕。

金石机器人的故事是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在追求技术自立自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金石团队所展现的坚持与努力,无疑是行业的一股清流。他们的成功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智能终端如手机等的迅速迭代,为摄像头模组等智能装备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以摄像头模组领域的领先者舜宇光学科技为例,每一次的设备更新都伴随着数百万乃至千万的订单增长。

扎根微精密行业仅两年多的铭赛,已见证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年营收的几千万元到突破六千万元,再到预计的七千万关口,铭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准的执行,打破了原有市场的格局。蒋筱霏强调,铭赛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在于硬件,而是在于对工艺的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她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深入了解客户的工艺流程,这是我们为客户定制高质量产品的关键。”铭赛不仅在常规设备方面与进口设备形成了竞争,更是在高难度的手机自动化部件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例如,针对马达内部连接的设备,铭赛的产品不仅价格更为亲民,性能也丝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铭赛正进军手机自动化中最具挑战性的线路板制造领域,其产品已经通过了初步验证,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业内专家宋晓刚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本土机器人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随着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战场,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各地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热度不断升温,企业、金融机构纷纷涌入这一市场。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泡沫的风险。非理性投资、过度竞争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但宋晓刚强调:“真正了解制造业工艺的系统集成商是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本土企业需要在深入了解机器人性能的熟悉各种细分行业的工艺流程,以保持竞争力。

常州武进作为国家高新区在机器人产业方面的重要布局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如何吸引高端人才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铭赛公司董秘蒋筱霏表示,进入微精密行业后的人才需求巨大,但目前常州的基础条件难以吸引足够的人才。与此其他地区如广州、重庆等地纷纷提出宏大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意图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常州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工业制造基础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以促进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总体来看,智能制造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而我国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面临人才吸附局限的情境中,三线城市面临着产业与环境升级的双重挑战。对于主要依赖旅游和服务业的区域或是缺乏工业根基与配套能力的地区,发展工业机器人并非明智之举。对此,宋晓刚提出了明确的观点。

在这场机器人产业的竞赛中,地方的补贴政策成为重要的砝码。以安徽芜湖为例,该市在2014年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其中包括对贷款利率的补贴,特别是对于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的关键项目贷款,给予高达50%的基准利率贴息补助,期限两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额度达到两千万。对于扩建厂房的补助更是细致入微,二层至四层及以上的厂房分别享有不同标准的补助。

在吸引人才和项目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本市设立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提供每年最高千万元的补助资金。对于将机器人研发总部迁入本市的企业,更是给予投资额百分之二十、最高达千万的资助。

虽然的补贴政策方向正确,但宋晓刚指出,关键在于补贴的对象是否精准。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一些机器人生产企业依赖补贴生存,甚至利用机器人概念套取补贴。对此,应更加精准地制定补贴政策,避免大水漫灌的现象。从机器人产业联盟的角度看,更应关注的是建立行业标准和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这将为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使重点支持的方向更加精准。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工信部与各省正在制定分省市的差异化实施指南,并计划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政策,避免工业机器人的非理性泡沫。这些举措旨在确保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