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机器人独孤求败?国产工业机器人需要新领袖
作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仅众多技术领先、市场广阔的创新型企业崭露头角,国际巨头也在积极瓜分市场。新松机器人似乎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突破。
文/余欣婷 编辑/李基祥 亿欧专栏作者
当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机器人”这个关键词时,新松机器人的股票信息总会跃然眼前。这家以“机器人”为股票简称的企业,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代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机器人行业需要一个真正的领袖。要了解新松机器人的使命,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国产替代”这个词汇,对于国内自动化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曾是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崛起的契机之一。当前的市场形势却与几年前的预测相去甚远。新松机器人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袖。
新松机器人作为国内“机器人第一股”,不仅承载着市场的期待,也肩负着推动行业进步的重任。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新松机器人需要不断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以应对国内外巨头的竞争压力。新松机器人还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新松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代表,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推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领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购买量达到了惊人的13.8万台,同比增长59%,占全球总需求的36%。在这庞大的市场中,国外品牌机器人以72%的占比,即10.32万台,占据了显著优势。
IFR指出,国外机器人供应商首次实现了比国内品牌更高的增长率,而中国机器人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从2016年的31%下滑至25%。这一现象在技术和产品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尤为明显。以汽车行业为例,外资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九成。在焊接类应用等高端技术场景中,本土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更是不到15%。
尽管如此,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依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外资也在不断加强其在中国的投入。库卡今年3月宣布在广东顺德建立新的机器人生产基地,计划到2024年将中国的机器人产能增至10万台。与此安川电机在江苏常州的第三期机器人工厂也已完成,年产能将扩大50%,达到1.8万台。
放眼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它们正朝着产业链一体化目标迈进。这些巨头企业不仅致力于构建闭环业务,提供从零部件到本体再到集成的智能制造体系,还在不同的产业链定位上对外进行技术输出,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它们通过技术引领和市场拓展,不断优化升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正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工业机器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机器人行业缺少的,是那种能够引领潮流、鼓舞人心的领袖级角色。虽然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纷纷崭露头角,但许多企业在品牌塑造、技术积累及创新能力方面仍有明显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的突破,也未能形成产业协同的集群效应。
新松机器人,那个曾被寄予厚望的领军企业,尽管在业界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似乎还未能完全胜任这一领袖角色。这家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机器人企业,自2000年在沈阳成立以来,就肩负着振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重任。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新松机器人依托科研机构的特殊身份,在政策支持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有这些还不够。领袖企业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技术的创新突破、市场的广泛认可以及行业内的引领作用。
新松机器人在技术积累和创新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仍然面临品牌效应和技术突破的挑战。要想真正成为机器人行业的领袖,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市场检验。毕竟,领袖角色不仅仅是自我标榜的,更需要市场和行业的认可。在2017年,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企业纷纷获得了的宝贵支持。其中,汇川技术、新时达、埃斯顿和拓斯达等企业均有所收获。具体数据如下:汇川技术获得补助4742.56万元,新时达获得4390.56万元,埃斯顿获得3651.49万元,拓斯达获得648.52万元(以上数据均来自企业财报中的补助数额)。新松机器人在这一年获得的补贴超过1.71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前四家的总和。
新松机器人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的支持。根据该公司的财报显示,自上市以来,新松机器人每年获得的补贴金额在其归母净利润中的占比波动较大,但始终占据一定比重。其获得的补助从最少的12.47%到最高的42.89%,证明了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市场对其的认可。
除了政策的扶持,新松机器人还承载着“中国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这一身份使其在资本市场中备受青睐。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热情持续高涨。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市场的资本事件就达到了49起,涉及资金约380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向了上市企业,主要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新项目的建立。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新松机器人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不仅获得了的大力支持,还在资本市场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资金的注入。这使得新松机器人在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自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来,新松的市值在政策引领与市场狂热追捧的双重作用下,一路高歌猛进,一度超越行业巨头安川和库卡,在全球机器人行业中位列前三,仅次于ABB和发那科。在横向比较中,新松无疑处于国内机器人行业的第一梯队,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支持方面,其强大的对手似乎只有它自己。
回溯到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了一个平稳且快速的增长期,需求增速稳定在每年30%左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机器人需求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形势一片大好,新松的营收增长却并未实现突破。
从2013年开始,新松的营收增长速度开始出现下滑,长期在20%左右徘徊,明显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增速。其代表主营业务能力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同样不容乐观,甚至在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当年新松的扣非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下降了9.06%。与此新松在技术方面也没有扛起行业大旗。虽然其机器人控制器和软件实现了自主研发,但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方面仍需与其他厂商合作,这无疑限制了新松的发展潜力。
新松的机器人产品与国内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企业一样,在核心技术上存在欠缺。这种技术上的短板使得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新松依然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真正实现自主品牌的自主定价。尽管如此,新松仍有机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升自身在机器人行业的地位。毕竟,一个企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新松面临的挑战也正是其未来发展的契机。对于行业领军企业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一准则无疑是必备的。被广大人群寄予厚望的新松,在展现其行业领导力时,却未能完全满足公众的期待。简单地说,新松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新松似乎从未走出过其舒适区。尽管其研发投入力度不小,且拥有中科院这一强大背景,使其在研发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近年来,新松的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瓶颈。
回顾新松的历程,早年的它在国内AGV领域是先驱者,AGV市场保有量超过8000台,占据国内市场70%的份额。在2009年,新松更是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真空洁净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至今,新松依然是国内唯一的真空洁净机器人供应商,占据了该品类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尽管新松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看似可观,研发营收占比在3%至5%的区间徘徊,甚至在2017年提高到6.7%,但这样的投入是否足以支撑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领先,仍值得深入探讨。这样的投入力度与国内大多数一线工业机器人企业相比似乎并无太大差异,甚至稍高于平均值,但实际效果却未能完全体现出来。这也使得人们开始质疑新松是否能够在未来继续维持其领先地位,并承担起其应有的行业责任。走进新松官网,你会发现一个机器人产业的庞然大物展现在眼前。从最初的AGV、洁净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再到充满潜力的服务机器人,新松的产品线几乎覆盖了B端市场的所有角落,展示了其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全方位实力。
不仅如此,新松的产品矩阵还包括智能物流装备、智能交通装备、能源装备以及热门的3D打印智能装备等,无疑这些都是市场上先进制造领域的璀璨明珠。研发投入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让研发成果真正落地应用,是摆在新松面前的一大挑战。
回顾过去近五年,观察新松主营业务的营收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工业机器人、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设备以及自动化装备与检测生产线集成,这三者在公司的营收中各自占据三分之一的重要地位。而交通自动化业务则占据了一成比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显示出新松在追求创新的也在不断地稳固和深化其在各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松以其多元化的产品线和稳定的营收结构,展现了其在机器人产业的强大实力和深远布局。无论是深耕现有市场,还是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新松都在不断地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自2012年以来,新松的收入结构几乎原地踏步,未曾发生显著变化。尽管新松在各大工业、机器人博览会上展示了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蛇形机器人、柔性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但在其财报中,这些新领域的进展并未得到数据的支撑。显然,新松在业务上似乎已长时间未能走出其“舒适区”,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
对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来说,创新是急需的强心剂。我们不禁要问,新松的创新力究竟体现在何处?或者说,中国机器人行业最期待的创新方向是什么?答案无疑是明显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最大短板在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减速器为例,国内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国外申请人。这一现状提醒我们,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创新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繁荣发展。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国外机器人行业起步早,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大,甚至能够对国内核心技术进行商业封锁。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必须要接触并深入需求端,开展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只有准确洞察需求,提前布局,我们才有可能在国内市场实现超越。
另一创新领域在于自动化改造的对象、场景和方式。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工业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这些企业数量庞大,改造需求旺盛。由于人工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急需寻找破局之道。自动化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他们的一个理想选择。
受制于资金规模和自身技术能力,大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难以实现技术升级。急需有人站出来进行创新探索与问题解决。虽然这个问题不能仅由新松一家企业承担,但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领军企业,新松应当承担起探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新松这家企业的成长历程已经承载了许多国内企业科技创新的责任,也收获了众多的成果和赞誉。但我们对于持续性的创新永远“贪婪”,我们期待有一位真正的“领袖”出现,带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新松,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每一步的发展都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