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 Alienation:The Essential Force of Human Being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者简介余乃忠,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长沙 410114
原发信息《南京社会科学》第20185期
内容提要作为人类历史进程制高点的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与实践的模式,并在思想根基上动摇了人类对自身的信念和传统“异化”的哲学理解。人工智能扬弃了人类自身作为物种的统一性。自然人+人工智能人的新型“异化”关系在总体、交互、生存和本体等关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向,,非现实性上人的积极“异化”变得更为丰富。尽管如此,“超人时代”仍然是自然人“固有的本质力量”。破解以积极的“异化”为内核的“人的本质力量”应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使命和哲学现代化的起点。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解是中国智造取得成功的密码。
As the manding height of human history,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changed mode of human understanding the orld and practice,and shaken humans beliefs and th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s of the "alien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bandoned the unity of human beings as a species.The ne "alienation" relationship beteen natural 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aspects of overall,interaction,existence and ontology,and at the same time,the positive alienation of people bees more abundant in the unreality.Nevertheless,the "Superman age" is still the natural inherent strength of the natural person.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hilosophical miss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philosophy to break the "human essential poer" ith the active alienation as the core.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strength of human being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key to the suess of Chinese made in isdom.
关键词人工智能/本质力量/积极的异化/社会关系/非现实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ssential strength/active alienation/social relation/unreality
标题注释本文是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16YBA007),湖南省社科联项目“马克思公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XSP17YBZC179)的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写为AI)的成功抑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因为生命的生产,传统上是通过生育而实现,而人工智能产生了第二种生命生产方式。人工智能对世界最深刻的改变是对人的改变,这也是未来哲学转向和哲学现代化的主题和中心课题。从主体性上看,主体的出现,是人还是机器,或许是人机合一;人控制机器还是机器控制人,是否有一天智能成为人的敌人,像自动删除邮件一样删除人;人是否可能因为不适应数据环境的变化而灭绝,像恐龙的命运一样,即人工智能亦许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这些都将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异化理论和人学思想带来极大的挑战。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①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随着“我”的意识而更加自觉。异化概念贯穿马克思思想进程的始终,被用来批判资本主义人的劳动成果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以及人成为非人的社会历史性。而人工智能时代,人到智能人的实现也是一种人到非人的“异化”过程。资本主义的异化抑制人的发展,是消极被动的;而人工智能的“异化”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解放,是积极的和创造性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一、类统一性的积极“异化”
中世纪旷日持久的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最终以唯名论大获全胜,因为无法证明类具有实在的共性,只有个体才有实体的特权,类仅能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当1953年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而生物的类具有实在性得到了确认。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经测序发现,黑猩猩和人的基因仅有1%的差别。这不仅从根本上为唯实论正名,也解释了是什么造就了人类,因为一个叫“FOXP2”的突变基因,在20万年前的进化中,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提升起了关键作用,为区别于动物的人的交往形式与本质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备受挑战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因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新的唯实论和自然人的整体质和有序质存在提供了科学论证。这也为人工智能科学哲学和人工智能生物哲学时代的到来和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的技术标志是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蓝牙技术、移动互联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光信息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离散数据库集成技术等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构成。说,人工智能并非是单一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材料技术等跨学科技术革命的集成。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是智能革命,不同于信息革命、数字化革命,属于超信息革命,突破了信息革命后创新的抑制感,实现了人工智能演化从以“推理”为重点到以“知识”为重点,再到以“学习”为重点的三级跳。从技术本质的社会化来看,形成了物与物、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中自然人统一性破缺的特点与走向。自然人向非自然人转化的时代正式到来,人类开始经历历史上最深刻的种类异化。
从生理上看,人工智能对人的改变远不是改善了人的健康状态或体能,而是改变了人类的基本遗传密码和人种本身,将可能出现人与机器的合成体;还有人与其他生物的杂交体;以及无男女性别区分的单性人类。这些新人类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比今天的人类更加智慧,更加具有支配自然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新人类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今天人类的成熟状态,因为幼年和成熟之间需要一个完整的遗传承接链,即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而新人类改变了今天的基因和生命基本形态。
自然人与人工智能的统治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并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尽管相当多的科学家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的和平相处持积极态度,但仍有部分学者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比如,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多次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会通过核战争或者是生物战争摧毁人类。他认为,人类在地球上最多只能再生活1000年。为了生存,人类应该尽快逃离地球,继续深入地探索太空。②霍金建议,人类可以组成一定程度与形式上的“世界政府”用于防止科技和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不过他也表示“世界政府”本身也将是问题的来源。③对此,美国人工智能学领军人物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也认为,这些人造物很有可能会逃脱我们的控制,变得充满“野性”,此时,“奴隶成了主人”④。
在同性恋争论尚未落定的时候,人与机器人的婚恋问题正逼近人类。尽管目前尚未有一台机器人可以完全模拟人类的情感,但随着对人类情感的分解、重塑技术的提高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与机器人建立婚姻关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此,英国人工智能(AI)专家David Levy预测,人类与机器人间的婚姻或将在2050年前合法。伦敦城市大学教授和新加坡混合实境实验室(Mixed Reality Lab)创办人Adrian Cheok不仅支持Levy的观点,还进一步认为,人与机器人的婚姻会改善目前人类之间糟糕的婚姻关系,有助于实现人类的身心健康。⑤也许David Levy的预测缺乏足够的技术和法律论证,或者说,政府与法律工作者尚未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智能化机器人将成为部分人的情感伴侣已毫无疑义。
基因编辑不仅可以使具有遗传疾病的人从根本上摆脱病原,而且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改变自然人的体力、智力、性格和道德水平。不仅如此,快速发展的基因修复和编辑技术,引发“性别会消失的”的重大命题。由于在男性X染色体与女性X染色体结合过程中,一方有缺陷的基因会被另一方正常的基因替换和修复,促进了X染色体的同源重组;而女性X染色体在与男性Y染色体结合过程中,无法进行基因交换,使有缺陷的Y染色体没有自我修复的机会,Y染色体会逐步退化,使得拥有Y染色体的男性最终在世界上消失。这对于当前生命哲学研究框架的影响是致命的。
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eil)2016年表示,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据他推测,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在2045年到来之前,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就可以开始“不死之旅”,为此库兹韦尔遵从严格的饮食习惯,希望能够活到2045年,以便从此长生不老。⑥雷·库兹韦尔的近距离预测既令人振奋,也令人生疑和担忧,也许这种设想不可能实现,但他的技术路线给予人类进化论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因为,至少我们有技术根据相信,人类的寿命在不远的将来会大大延长,这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
二、人与“人”关系的积极“异化”
社会关系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抽象,又是人自身定位的“首要前提”。人类从原始向现代进化的自然进程随着智能革命的到来,进入了意想不到的奇点。此时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将是自然人+智能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的初期是人机无机结合的机器智能化,后期将人机有机结合的人机一体化,即人体细胞与芯片有机连接,机器可以新陈代谢并拥有自然人的情感。这时,自然人与智能人之间因为运行程序的共通与物联网,其集合力将更加强大,将生产出集合力“异化”的社会总体关系。马克思认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⑦反过来,这种“异化”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新的生产力,“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⑧因为,这是一种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人类自身之间的共同体活动,而“共同体本身作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而出现”⑨,这种自然人+人工智能人的“异化”共同体因为集合力的剧增而产生新的总体性和积极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必须以中介系统的革命为前提。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主客体,,也改变人与世界的中介方式。传统的中介系统以语言和符号为代表,人与世界交往仅停留在十分有限的物理空间中。人工智能以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中介系统,不仅扩大了物理交互空间的深度、广度和内容,提高了交互频率和效率,也开辟了非物理交互空间。随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平台、机器人、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平台深度融合,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交往感性,社会关系也变得更为“异化”。新的中介系统,已成为积极“异化”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石。
作为积极“异化”的人工智能时代,是曾经作为异己、不可制服和无限威力的自然力量与人类的一次重大和解,这种和解必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根本性和解,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⑩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的同一性原理解释了人对自然力量的一次重大克服,必然会发生一次重大的人的解放运动和人的关系的回归,即“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11),这种根本性和解也是建立在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超越,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2),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根本性和解是因为作为自然人已经被历史进程改变为新的人类。自然人之间存在冲突的基础在新人类之间已经不复存在。
思维作为一种人的活动从依附到独立、从原始到现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思维主动设计自己”是人类对经验直观性的超越,恩格斯曾指出“原子和分子等等是不能用显微镜来观察的,而只能用思维来把握。”(13),“思维如何规定自己”是从思维上自我定义,是把握主客体关系的前提。人工智能思维与传统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工智能对自然人的思维进行再思维,并形成一种相对于自然人思维的超前思维。这种超前思维打开了“思维主动设计自己”的新通道。人工智能人“思维主动设计自己”的积极“异化”模式表现为以新的主体尺度去把握“物的尺度”和“对象的尺度”,对外部世界进行思维建构并形成新的逻辑观念,最终提高新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辨识和解释能力。人工智能的全部社会关系是由“超前思维运动”到“超前关系运动”的结果。把握全部社会关系必然从把握“思维如何设计思维”开始。
三、在非现实性上人的积极“异化”
在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看作人的本质时,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而对于宗教与人的本质的关系,马克思强调“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15)马克思这里强调现实是不合理的,,现实性上的本质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而非现实的虚拟世界是人的本质实现的另一“现实”。
在虚拟世界里,“仿佛世界现在才第一次成了对于它的一个世界;在此之前,它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16)。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并非是在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超人,也不是现实世界的自身的映像,更不是对逃避现实世界苦难的抗议。虚拟世界没有神圣的光环。虚拟世界中的人具有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把现实世界中人的本质的各种要素“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在虚拟世界中全面展开,使人更进一步面向非现实的现实,是从现实向非现实、再面向现实的迂回的积极“异化”。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是思想现实化的过程,也是现实趋向思想的过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17),由于受到客观现实的限制,现实本身并不能随意趋向人的思想意志。,在虚拟世界里,虚拟现实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机器学习、360度摄像等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新的人与虚拟世界互动的方式,跨越了真假界限,以虚拟实在和真实感性的形式“异化”地趋向人的思想和目的,使人“超前”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另一方面,尽管虚拟世界具有超越现实性,使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换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这种超越性和“超能力”始终处于人的驾驭之中(虚拟技术),从而真正实现“现实趋向思想”,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18)。现实超前趋向思想是批判现实主义哲学、创造性哲学、未来哲学,是现实性不可能向可能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以“现实趋向思想”为重大历史命题的哲学革命,是人工智能时代哲学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与发展方向。
在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里,工人和资产者都因成为资本的奴隶而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这是因为过去积累的财富成为奴役和支配工人和资本家的工具,即过去的物质力量支配现在的人。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9)即到了共产主义,摆脱了资本束缚的自由人不仅获得了独立性和个性,而且人第一次有能力把过去所产生的全部物质力量置于人的支配之下,即现在支配过去。在目前尚未进入共产主义的时代,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使人能够在虚拟现实的平台上,“任意地”支配过去的物质力量,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被提前积极“异化”地“实现”了。
“什么是现实的,就是可能的。”(20)马克思“现实性条件下人的本质”思想继承了黑格尔的现实概念,但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现实是合理性”的思想,展望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非现实的、但未来可能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人工智能为我们展现了虚拟世界,即不可能的可能世界,具有不现实的现实性。可以说,人工智能的虚拟思维既是非现实性哲学,也是现实性哲学,或者说是现实性哲学的更高形态。
四、“超人”时代人的本质力量的限度
人类已经有300万年的历史,400年前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因为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文明”的罗马教徒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400年后的1992年,罗马教皇才宣布为布鲁诺平反,显示了西方主流文化的保守、无知和胆怯。布鲁诺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其思想远远超出哥白尼,特别是提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思想,开创了近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先河。400年后我们看待布鲁诺的时代是怎样的不可思议、蒙昧和残忍。400年后的人类又将如何看待今天被我们称颂的“超人文明”?
布鲁诺的就义宣言“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印证了文艺复兴不是“黄金时代”,今天的“智能化时代”和“超人时代”也不是黄金时代。古代人没有展示出全部人的本质,今天同样远没有抵达人的本质的全部。从长时段历史进程来看,300万年的人类历史在未来数十亿年的坐标轴上是极微小的一节,即是说,今天的人类还处于人类长河中的幼年时期,今天的“超人”难以想象未来“更智慧人类”的“饱满世界”。
在黑格尔看来,人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在其概念中实际存在的物、过程和真理,“哲学并不考察非本质的规定,而只考察本质的规定;它的要素和内容不是抽象的或非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的东西”(21)。这种本质在黑格尔认识中既包含肯定的东西,也包含否定和正在消失的东西,不应把真实或本质理解为的、静止不动的肯定。可以看到,黑格尔对于本质的现实性理解已经触摸到并刺破现实的壁。,黑格尔对于现实的理解仍旧是抽象的现实,实物是孤立的实物,并未理解到“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因而也无法理解“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22)。所以,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机器人有可能消灭人类”(23),是因为并未从人工智能作为历史的结果与历史的前提关系中去把握其“异化”的积极性。
不过,人工智能给予人类的“险境”以及留在人类本质上的暗斑也应被重视。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24)人工智能给予自然人物种的危害或智能人剥夺普通人劳动机会等反面因素正在向人类逼近,,人的特殊性或人的本质之一就在于其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能力,正如尼采所说“在何种意义上一种自由之牺牲、一种奴役化本身,为一个更高级类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以极其粗糙的形式来想为了促成一种比现在的人更高的种类的此在,人们怎么能牺牲掉人类的发展呢?”(25)
从世界历史视角来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新的世界历史给予人的本质力量另一种实现形式。在恩格斯看来“只要国家和教会还是实现人的本质的普遍规定性的唯一形式,就根本谈不到社会的历史。”(26)或者说,只要国家或教会在人的本质实现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时候,新的世界历史尚未形成。人工智能时代初期是超人时代与国家、教会并存的时代,人对国家或教会的依赖程度与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比,决定了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限度。
人工智能已势不可挡,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国家制造转向国家智造。历史证明,持续强国,在革命和战争建立新制度以后,必须要有重大工程技术的首创。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航海技术、英国依靠纺织和工业机械技术首创成为世界强国。历史上,强国一百年以上的只有英国、中国和美国,而美国是全世界唯一发生两次工程技术首创的国家。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遗传工程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美国发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的两次科技革命使美国成为现代历史上保持霸主地位时间最长的国家。
随着美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进与全球扩散,代表现代综合技术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竞争和科技革命的主战场和制高点。生态文明已从自然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推广到智慧生态。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必须是“think AI”者和“AI First”者。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使中国制造第一阶段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新一轮智能制造或中国制造第二阶段竞争中,对人工智能本质力量的理解是中国智造取得成功和紧握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重大历史机遇的核心要素。谁能把握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本质力量,谁就能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列。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②《霍金再发警告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核战争或生物战争摧毁人类》,《凤凰科技》2017年3月13日。
③《霍金人工智能在进化或威胁人类,呼吁组建“世界政府”应对》,《澎湃新闻》2017年3月19日。
④杰瑞·卡普兰《人工智能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2页。
⑤《英国人工智能专家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在2050年前合法》,《澎湃新闻》2016年12月28日。
⑥《谷歌首席未来学家2045年人类将可实现“永生”》,《网易科技》2016年4月22日。
⑦⑧⑩(14)(15)(17)(19)(24)(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80、82、56、2、11、287、775、23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12)(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33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16)(2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34页。
(20)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9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45页。
(23)《霍金再发警告人类处于最危险时期必须要“重新再教育”》,《新浪科技》2016年12月6日。
(25)尼采《权力意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