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热潮下,各大城市也在展开一场人工智能争夺战。为人工智能大剧搭台的,是人工智能产业园。在《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榜单中,每个城市都建设了一个或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尽管一线城市凭借综合优势,对AI资源有着天然的吸虹优势,但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正在AI这个新兴产业中成功上位,逐渐取得后发优势。
AI产业园成为城市标配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增长率达到26.2%。
数量迅速增长的人工智能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700家,新增近600家;设立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高校数量超过30所;从业人数超过5万人;申请专利数超过33000项,新增近5000项;投融资规模超过520亿元,同比增长284.1%。
与AI企业遥相呼应的是各地政府的热情。
随着国家规划的出台,各地人工智能相关建设逐步启动。尤其是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国家战略之后,地方政府和机构参与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活动意愿强烈,不仅多次为当地人工智能活动站台,还推出诸多促进AI产业发展的落地政策,并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
一轮新的城市争夺战打响后,各城市排位如何?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评选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
其中,北京凭借在政策、科研、产业、资本等领域突出实力,在核心算法、理论以及无人驾驶等新兴方面快速发力,各项指标均领跑全国。从数据来看,北京的AI从业人数全国占比27.9%,2017年投融资额271.5亿元,全国占比52.2%,稳居榜单之首。
新一线成城市杭州成为榜单的一匹黑马,紧随第二名上海,成功超越深圳,名列榜单前三甲,进入人工智能发展“新一线” 队伍。原因在于,杭州依托阿里巴巴、海康威视龙头企业优势,以“城市大脑”应用为突破口,并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园和人工智能小镇构建产业生态,快速提升城市影响力。
二线城市合肥则凭借中科大、科大讯飞等科研和技术优势,拥有中国声谷的核心技术园区,成功超越广州,进入前五。
人工智能产业园成为各城市发展AI产业的重要推手,其中榜单中的城市,都建设了各自的人工智能产业园。
AI产业园布局
政府愿意通过产业园搭台,唱好人工智能产业这场大戏。就目前各城市的表现来说,人工智能产业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出现了近百个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地方规划的产业规模之和远超国家规划。而且各地都在花费大手笔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争先恐后上马人工智能园区项目。单单苏州工业园区就集聚了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6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近30家,十亿级4家、百亿级1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一个千亿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人才缺口大,伪AI人才填补
人工智能产业对于资源要素的需求与其他产业不同,它摆脱了空间和生产资料的限制,大量依赖于人才、科技和创新要素,这就需要园区运营者具备超凡的科技资源整合能力。这其中,人才是最基本要素。
,政府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园,似乎正在面临人才缺失的尴尬。
尽管国内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5万人,仍旧存在很大的缺口。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AI人才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根据2016年工信部的评估,要满足AI产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几年来,中国至少还需要增加500万名AI从业者。
(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 《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
高端AI人才是行业的稀缺物种,月薪甚至可以达到5W+,而企业对AI人才的要求普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高标准和人才缺口是一个矛盾,这造成了很多AI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也给一些人浑水摸鱼制造了可乘之机。
(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
(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 《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已有不下10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学院。很显然,面对500万人才缺口,大学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如此巨大的AI人才。
与区块链行业速成培训类似,人才紧缺的人工智能人才也出现了速成培训。记者在网页上以“人工智能培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一大波广告“学习30天~60天,月薪3万起”“ 22天变身人工智能工程师,挑战年薪50万”“AI培训班,快速班和全日制班,适合人群为大中院校毕业生”“21周助你无忧就业,培训零基础”。以上速成培训班,从侧面显示出AI人才大缺口和行业虚热的现实。
事实上,AI人才的大量缺失,造成伪AI人才浑水摸鱼。AI人才是产业园的核心要素,这也给政府寄予厚望的AI产业园敲响了警钟。政府除了要提防伪AI人才,还要提防伪AI企业。阿里巴巴前CEO卫哲甚至论断,目前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90%或者99%。这些公司为了骗取资本和政府资金愿意花大量精力去伪装。
扶持资金的两面产业发展和园区空心化
在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后,政府对人工智能补贴很大。大部分资本向传统一线城市集聚。各城市的资金量,通常都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来源赛迪智库)
政府覆盖人群广,示范效应强,在各地政府人工智能发展资金的助推作用下,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园的AI企业,可以利用政府背书也快速推广,政府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强有力代言。
但在各地争先恐后纷纷上马人工智能园区项目的背后,园区空心化也在显现。盲目跟风投资,导致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驻率过低或者入驻企业稂莠不齐,缺乏项目引进筛选机制。
目前地方政府热衷创办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这一热潮已经蔓延到县级行政区域。有业内人士直言,现在每个县、每一个园区都想发展人工智能,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有的县甚至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
政府热衷于创办人工智能产业园一方面是因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确实能极大地促进地区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重度依赖人才、技术、资本,对环境污染等当前传统行业最头疼的问题没有影响。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政绩着想,领导们都想把人工智能产业列成统计专项,这与其上马产业园项目思路一样,受GDP导向。
这也给一些企业浑水摸鱼提供了可乘之机。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相关报告,伴随着2016年之后的AI投资创业大潮发展起来的AI企业,90%以上依然处在亏损阶段。不少AI企业在消费端和企业端受阻后,甚至把政府作为主攻的客户方向,政府反而成了最大买单方。更有一些企业,利用政府发展产业的急切心理开启变身模式,软件企业和自动化实验室,摇身一变披上了AI 的外衣,伪装成伪AI企业和项目套取政府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