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新兴增长极启动,2025预计产业规模

人工智能 2021-06-01 11:40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承载区和新兴增长极,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东方芯港”预计在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2035年构建起高水平产业生态,具有全球影响力。

10月27日,“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启动。中微半导体设备产业化项目、艾为消费电子芯片研发中心项目、江波龙存储器研制销售主体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覆盖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关键材料、芯片设计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投资额总计达225亿元。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重镇,上海集成电路企业超过600家,2019年产业规模1706亿元,约占全国22%,吸引了全国40%的人才,承担了50%的国家重大专项,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今年1~9月,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产值增长5.3%。

自新片区设立以来,临港集成电路产业爆发式增长,一大批龙头型、创新型企业集聚落地。截至目前,园区内已落地亿元规模项目40余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其中包括芯片制造领域的华大、格科、闻泰、新微;设备制造领域的中微、盛美、凯世通;关键材料领域的新、天岳;芯片设计领域的华大九天、国微、概伦、澜起、寒武纪、地平线、恒玄等企业。

按照规划,这里将围绕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和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成拥有国内最先进工艺制程、最齐全装备材料、最活力设计企业、最开放合作平台、最完善产业生态的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东方芯港”将全力推动产业技术三大核心工程产业高端引领工程、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核心技术创新卓越工程。

其中,产业高端引领工程要大力发展先进工艺和新型存储,用高端产业来打造上海芯片制造的新高地;积极引进海内外装备、材料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建设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构建新片区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硬核产业集群。

全产业链提升工程要强化整机联动以及芯片设计特色发展,不仅支持EDA、关键IP,还面向智能传感、AI、射频、功率芯片、新型存储器等上海尚未有显著布局的新兴领域,实现增量发展。推进圆片级和扇出型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和量产,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与制造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面向亚太的芯片贸易流通、支持服务中心,在助力国内企业创新产品开发和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还将协助国内芯片企业努力开拓海外市常

核心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则是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国家级集成电路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提升临港技术创新能级及影响力。围绕国家、上海的战略需求,组织EDA工具、关键IP、光刻机、光刻胶、大硅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东方芯港”还将主动对接国际知识产权通行规则,加强对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企业商业秘密及数据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全链发展,产业链很长,产业环节也多,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表示,全链布局的产业生态,是“东方芯港”集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设计公司落地,可以找到为它提供IP服务和EDA服务的上游供应商;它设计好的芯片可以就地找到代工厂完成流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企业为这些制造厂提供技术支撑……目标是希望每一个落地企业都在这里能够找到它的供应商,也能够找到它的客户。”陆瑜说。

“我们有很多潜在的客户都在临港。”上海传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早红说。从5月15日到临港新片区考察,到8月18日,传芯半导体光掩模板产业链研发及制造项目就正式签约入驻新片区,未来将在新片区投资建设国内首条半导体级14纳米光掩模基板生产线。

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华波也表示,临港的人才和产业链、产业配套,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为了更好打造全链发展的产业生态,“东方芯港”规划了“10+X”的产业发展空间在临港前沿产业区规划1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作为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承载区,用来布局先进制造、核心装备等产业;将国际创新协同区作为新片区集成电路研发创新集聚区,布局高端芯片设计、功能性平台、创新孵化器(加速器)等;将综合保税区作为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窗口,布局保税研发、保税制造、集成电路贸易流通、支持服务等;,前沿产业区北区还规划预留了1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战略拓展空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