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达到傻瓜机的状态还要3~5年
随着AlphaGo的火热普及,人工智能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话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机器人和无人车的“入侵”,给普罗大众的生活带来了革新消息。真实的人工智能并非仅仅是擅长围棋的AlphaGo,也并非科幻电影中描绘的颠覆人类的存在。
在一场由第一财经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主题论坛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最新动态。其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第一财经CEO周健工、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教授以及第四范式首席执行官戴文渊,分别从投资人、资深媒体人、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最真实的人工智能现状。
我们真的进入了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吗?从微软到谷歌,再到创新工场,李开复所经历的创业历程让他对人工智能有着深厚的情感。尽管他曾经感叹经历了数次似乎进入黄金时代后陷入黑暗时代的循环,但他坚信现在正是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尤其当人工智能因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时,人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未来。
一时间,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各种场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也甚嚣尘上。但在李开复眼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他们更应该聚焦于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而非空泛地探讨没有科学证明的未来现象。人工智能虽无自我意识、情感和欲望,但其商业价值的体现意味着某些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可能会面临职业转变。毕竟,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的效率和稳定性远超人类,它可以不知疲倦地工作,24小时无间断地创造价值。
那么,究竟有多少领域会被人工智能所颠覆呢?李开复认为,大数据领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也将是最快的。而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金融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人工智能可以深度结合多领域数据,无论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数据,都将为金融领域的投资、保险和银行等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资深媒体人的第一财经CEO周健工也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的冲击与重构。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飞跃都首先影响和颠覆媒体行业。在周健工看来,机器学习正使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重新定义知识。如果媒体不积极拥抱这些技术,不掌握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就可能永远处于被动状态。
尽管AlphaGo成功普及了人工智能的价值,但在学者眼中,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戴文渊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仍需要人类的指导来解决特定问题。它并不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拥有通用智能,能够处理各种任务。当前的人工智能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市场教育正在使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越发清晰。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普及,顶尖的数据科学家正在研发各种算法来适应人工智能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外部反馈的自学习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犯错后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正。
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虽然已显现出一些迹象,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化,未来人工智能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价值。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华人翘楚、人工智能协会首位华人会员、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对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的边缘,这主要体现在其过于依赖大数据来弥补算法上的不足。当数据量庞大时,很多算法中的缺陷都可以被掩盖过去,无需额外修复。但当数据量逐渐缩小,这些原本被忽略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成为影响人工智能表现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也能让人工智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是科研人员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杨强表示科研人员有责任找到解决方案,他也坚信通过深入研究,如迁移学习等方法,一定能够攻克这一难题。
尽管机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智能的实际普及程度仍然有限。如何将高科技的人工智能转化为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的工具,是科学家们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杨强表示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目前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仅限于程序员和平台领域,要想实现真正的普及,让所有人都能轻松使用人工智能,可能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李开复已经为创新工场在这一领域设定了投资标准。他强调,投资人工智能项目时,最看重的因素包括拥有闭环、垄断性的数据资源,具备深厚学术背景的科学家和架构师团队,以及成熟的商业计划和变现策略。这些因素的结合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