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换人样本 预计2016年产值达到350亿元

机器人培训 2025-01-21 14:32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东莞,随着传送带的启动,多个高速并联机器人的支臂在有序舞动,这些精准的机械手臂正负责将刚刚生产的月饼逐一分拣至指定的包装盒中。视觉检测仪器精确地监测着每一个包装盒,确保没有漏装或错装。在传送带的终端,合格的月饼被智能机器人整齐地装入精美的外包装袋。这一幕展示的是李群自动化公司精心打造的月饼自动包装线,它仅仅是东莞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东莞,作为国内率先推行“机器换人”策略的城市,其机器人产业正如其名,如虎添翼,飞速前进。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国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表示,“机器换人”不仅仅是换人那么简单,它更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象征,是东莞机器人品牌崛起的关键。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智能装备业的同步发展,东莞正迈向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

未来的三年,东莞的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翻倍增长。作为东莞市机器换人的宣讲老师,李明在7月12日的采访中感慨道,东莞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这一趋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莞一直是制造业的重镇,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价格下滑,加上招工难、人工成本上涨等问题,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推动“机器换人”成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为了推动这一进程,东莞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补贴比例高达15%。在政策的推动下,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2014年,新增机器人企业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除了鼓励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东莞还通过“招商引智”的方式寻找有潜力的机器人创业企业家。他们一改以往出口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做法,把目光转向寻找有世界一流潜质的机器人企业创业家。例如,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牵头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的揭牌,就是东莞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转变的尝试。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经孵化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从提出自动化解决方案到提供核心部件,再到输入整套自动化设备和服务,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东莞的机器人产业也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的聚集,他们共同研究、碰撞出新的想法和创意。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机器人技术的“井喷期”。在这个大潮中,东莞正以其前瞻的布局和创新的策略走在行业的前列。东莞的制造业升级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

李泽湘指出,东莞在核心零部件和本体企业方面仍显薄弱,但市场需求巨大,尤其是制造业的需求尤为迫切。对于东莞来说,深化行业应用、下功夫是关键。目前,制造业仍以人工为主,全面实现“机器换人”尚需时日。东莞应当首先聚焦于关键工作岗位的自动化,并逐步向全面自动化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将使机器更加智能。从应用层面来看,3C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李明也认同东莞机器人产业配套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在上游关键部件和下游系统集成方面。他强调上中下游必须协调同步、抱团发展。为了推动这一进程,国唐公司计划与北京大学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在东莞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机器人创新和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尽管一些企业如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机器换人”,但这一进程并非无成本或适用于所有情况。机器手的价格与人工成本的对比,以及不同工序的替代率差异,使得一些企业在现阶段对“机器换人”持谨慎态度。

张睦(化名)提到的小微企业困境也值得关注。许多小微企业在面临自动化升级时,难以获得补贴,且面临订单规模不稳定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承担大规模的自动化投资。借鉴日本的助力机械经验,通过减轻人的负担和提高效率的方式,可能更适合这些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

拓斯达等东莞机器人企业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需求,并提出了“做一年回本的自动化”等方案。通过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转变传统制造工人的角色,他们试图提供一种可行的机器换人路径。吴丰礼的见解独到:“自动化方案+规模化生产+设备金融租赁+补贴=机器换人”。他认为,真正的产业规模效应将在三到五年后显现。

东莞正在蓄势待发,准备在制造业升级和机器人技术融合方面大放异彩。一两年之后,真正的明星企业将涌现出来。只有通过深化行业应用、优化流程、结合支持和创新策略,东莞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作为低端制造中心的传统印象,成功转型为“智造”工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