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 互联网 助推制造向智造转型

机器人培训 2025-01-15 14:08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传统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作为中国铁建这一上市公司,正以其开放思维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拥抱互联网,致力于提高产业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报道,探寻中国铁建在工业4.0时代的崭新面貌。

历史见证了三次工业革命的足迹,而今天,我们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槛上。早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目标是构建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而在中国的政策蓝图中,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构想,明确了“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中国铁建在“互联网+”时代,究竟加了什么?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他们又该如何行走和规划呢?

让我们关注盾构产品的智能化进程。近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创下了新的掘进纪录,这一设备的成功研制正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负责设计的工程师龙斌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引进Creo工程设备设计和管理平台,实现设计的智能化。通过该平台,设计师们可以进行参数化设计,统一管理各种零部件的数据,实现无缝链接,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设计效率。

除了设计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同样关键。铁建重工的服务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也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铁建重工不仅在生产环节实现了智能化,更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从产品研发、制造到服务,他们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构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新服务模式。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使得铁建重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

在中铁隆昌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我们见到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窗明几净的车间、整齐划一的设备、灵活自如的智能机械手,这一切都让人惊叹。智能机械手的成功应用,使生产现场和工艺布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自动化生产线的优越性在于其大幅降低了人力资源消耗,实现了产品的无人控制。

中国铁建在生产车间到供应链的全过程都积极应用互联网,形成了新的制造模式。他们通过集成创新,实现了个性化生产和服务,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铁建以开放的思维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积极寻求触网,提高产业效率,优化服务体验。他们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形成了新的制造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铁建重工的新园区正在全力推进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这不仅体现了公司在铁建行业的领先水平,更是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在弹条、螺栓和闸瓦生产线中,公司引入先进的生产线温控系统和自动分选装置。这些设备能智能地检测和筛选材料,自动排除不合格的产品,如过烧或温度不够的物料。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废品率,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这既是一种技术的革新,也是对生产效率和资源节约的有力贡献。

在整体生产过程中,铁建重工实施了更为先进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引入ERP系统,结合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这种创新模式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隆昌公司车间的智能化只是铁建重工智能化战略的一个缩影,这一战略正在全面推广。

铁建重工正在构建一种哑铃型结构,将研发和营销服务置于重要地位。为了满足高速高品质发展的需求,公司对物资采购、供应、生产与服务体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为此,公司成立了供应链运营中心,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整合资源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这一中心的核心任务是管理物流中心,集中处理物料问题并实现高效配送。立体仓库、全自动操作堆垛机等先进设施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为了迎接“中国制造2025”的挑战,铁建重工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公司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机制、期权激励和积分奖励等措施,公司成功吸引并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公司还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具备消化、吸收、移植和提供高层次服务的能力。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表示,人才是转型的关键资源,希望通过创新成为工业4.0的创新聚集地。虽然企业转型面临挑战,但只要坚持创新、绿色、安全、和谐的理念,牢牢把握从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主线,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工业奇迹。

上一篇:超能陆战队 机器人崛起 人工智能看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