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人机如何改变未来战场
特约本报记者谢昭与本报记者马俊带来关于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结合的深度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引人瞩目。特别是在俄乌战场上,AI与无人机的结合展现出了惊人的破坏力,被各国视为未来战场上的重要力量。这种“AI+无人机”的应用模式仍在摸索之中,相应的反制措施也在同步推进。
美国“沙龙”网站最近指出,科幻电影中的完全由AI控制的“机器人”虽然令人瞩目,但现实中,它们的雏形已经在俄乌冲突中亮相,并被证明是毁灭性的武器。穿越机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攻击的最后阶段常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锁定目标进行突袭。放眼全球,各国军队都在积极探索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美国空军正在开发AI控制的“协同作战无人机”,执行高风险任务;而美国陆军和海军也在测试各种自主行动的无人地面车辆或水下潜航器。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公司正在研制的“开创性AI辅助无人机控制技术”,旨在让AI无人机在复杂的战场上以极高的精度导航、识别和区分目标。
在采访中,专家们透露了两种主要的“AI+无人机”发展方向。一种是类似美国大力打造的“协同作战飞机(CCA)”概念,它们具备自主行动能力,可协助有人战机执行空中侦察、电子对抗、对地打击等任务。另一种则是更受青睐的“智能无人机蜂群”。它们结合了局部冲突中廉价无人机的优势,并获得了AI协同作战能力的加持。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即使某架或某部分无人机被摧毁,整个无人机蜂群的功能完整性也不受影响。在这种模式下,整个无人机蜂群的反应速度可以极大提高,同时降低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俄乌冲突的实践已经证明,大规模使用的廉价无人机足以压倒传统防空系统。而AI的加持则使得这些无人机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美国空军正在积极推进“协同作战飞机”的研发工作,计划购买至少一千架这样的无人机,预计从2028年开始批量生产。“天空博格人”项目也在进行中,旨在开发一种集成在无人机上的自主核心程序,以支持基于AI的辅助决策和自主驾驶等功能。未来这种AI系统不仅可以指挥控制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联合作战以及与有人战机的协同作战,还可以整合到有人驾驶战斗机上作为虚拟副驾驶使用。相较于人类飞行员漫长而昂贵的培训周期,“天空博格人”项目的成功意味着只需软件升级就能同步提升所有无人战机的作战能力无需实战就能让新生产的AI无人机具备同样的能力。这意味着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军事领域也将因此发生革命性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期待更多令人惊叹的军事技术问世为我们的安全带来更大的保障。在战场之上,“智能化无人机蜂群”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它们将高空侦察、电子干扰与压制以及地面攻击等高风险任务,转化为一系列可以由低成本无人机群体完成的小任务。正如“动力”网站所描述,这些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可搭载多种设备,如雷达、电子干扰设备及武器等,并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信息,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战场图像。
损失部分无人机对于无人机蜂群的整体作战能力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采用“主动牺牲”的策略来确保任务的完成,从而在敌我交换成本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依托分布式集群智能,无人机蜂群能够多维感知战场态势,自主执行作战计划,从多角度、多方向发起集群进攻。它们精确选择打击目标,自行分配进攻任务,智能匹配各类弹药,实施电磁压制并联合进行火力打击。
早在2005年,美军就已开始测试无人机群的自主控制和决策能力。当两架X-45无人机面临“敌方雷达”的威胁时,它们能够迅速对威胁进行分类,并制定摧毁计划的瞬间行动。如今,数十甚至数百架无人机也能遵循这种自主协同作战模式,对未来战场产生巨大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因其更快的飞行速度、更远的航程和更大的有效载荷而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固定翼无人机蜂群要组成空中编队和协同作战的难度更大。美国和中国的军事行动已经展示了固定翼无人机集群的潜力。
在“AI+无人机”日益受到重视的关于失控的“机器人”的担忧也在增加。近期有报道称美军AI控制无人机“”的事件引起了全球关注。尽管随后被辟谣,但许多研究人员担心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失去控制,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目前各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可能的AI无人机的威胁。例如微波武器被视为对抗无人机蜂群的有效手段。但专家指出,“智能无人机蜂群”也有对策来对抗微波武器。当前,“AI+无人机”的战场攻防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
智能无人机蜂群的应用展示了未来战争的潜力和风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攻防之间寻求平衡是当前的关键挑战。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来应对潜在的威胁和挑战,以确保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优势。